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深入难、持久难、见效难的问题,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必须在抓普及、抓经常、抓提高上下功夫,推动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活动、全面推进的良好格局。
一、坚持群众性,激发“全员参与”的蓬勃活力
廉政文化是先进文化,也是群众文化。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一定要树立群众观念,使广大群众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要创新组织方式,突出群体文化的规模效应。发挥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家庭等人员熟悉、居住集中、便于组织的有利条件,以廉政为主题,把干部群众组织起来,成立影视欣赏、文艺表演、歌咏演唱等廉政文化活动团体,组织开展有特色、有声势、有影响的廉政文化集体活动。
要建强人才队伍,发挥文体骨干的带动作用。廉政文化活动要搞得起来、坚持下去,需要一些有特长的“小能人”参与,需要一批“爱张罗”的人去组织。为此,要注意培养廉政文化活动骨干,使他们不仅成为参加活动的“热心人”,而且成为组织活动的“小导演”,使他们在廉政文化舞台上唱“主角”,在廉政思想教育时演“配角”,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当“号角”,真正成为廉政文化活动的骨干和中坚。
要加大保障力度,抓好“全员参与”的设施建设。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各级文化建设总体布局,大力推动文化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充分发挥影剧院、音乐厅、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文化宫、群艺馆、文化广场等现有文化设施、场所的保障作用,使群众表演有场所、全员参与有器材。
二、着眼经常化,形成“全程活动”的有效机制
开展廉政文化活动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搞一阵子容易,长期坚持难。要让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常态化,必须抓好三个时间节点:
一要坚持“工余不闲”,让假日廉政文化“亮”起来。比如,在“五一”、“五四”期间,以爱岗敬业、爱廉崇洁为主题,组织开展工作成果展示、廉政演讲比赛、廉政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十一”期间,以热爱祖国、清廉报国为主题,组织开展读书演讲、歌咏比赛和大型广场文化表演等活动;在元旦、春节期间,以和谐稳定、倡廉戒奢为主题,举办廉政文艺汇演、联欢晚会、游艺活动,做到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
二要坚持“工间不断”,让日常廉政文化“活”起来。“任务这么多,放一放再说”。这是影响廉政文化“全年活动”的一个常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做到“三活”:思想要“激活”,越是工作任务重,越是活动时间少,越要善于运用廉政“文化大餐”调节生活、激发干劲、唤醒自律;内容要“鲜活”,紧贴工作和思想实际,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干部群众,做到自娱自乐、自警自励;方式要“灵活”,不拘活动场地,不求轰动效应,见缝插针搞活动,就地取材做表演,做到既方便实施,又广受欢迎。
三要坚持“日常不停”,让礼仪廉政文化“火”起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参加结婚典礼、生日聚会等礼仪性活动多了起来,迫切需要廉政文化融入进去,引导广大群众合理消费、廉洁社交。要搭建文化平台,通过组织文化活动使群众增进感情,互帮互助,引导社会交往更加高雅时尚;要倡导新型礼仪,通过参加红色旅游、观看文艺节目、开展体育锻炼等形式,引导庆贺形式更加健康文明;要架设联系桥梁,通过印发廉政卡片、服务手册、爱心贴士等宣传物品,引导社会管理更加现代人性。
三、增强感召力,形成“全面推进”的创新格局
廉政文化活动如果“锣鼓天天敲,总是老一招”,群众参与的热情就会减退。增强廉政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不能总唱“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美、求新”的多样性文化需求,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
要增加活动内容的生活含量。针对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精神生活渴望丰富多彩、饮食起居追求健康环保等特点,要进一步丰富廉政文化的内涵,把群众关心的事物结合进去、吸纳进去,使廉政文化活动更有人情味、更有生活感、更有认同度。比如,农村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要与孝道文化、乡村艺术、民间习俗等结合起来,在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切实改善村风民风;社区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要与环境建设、治安管理、就业培训等结合起来,在营造反腐倡廉浓厚氛围的同时,切实改变社区面貌,通过拉近廉政文化与群众生活的距离,始终保持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的生机和活力。
要增加活动形式的科技含量。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积极开发网络文化的活动样式,设立廉政专题网站网页,使广大群众既可以在网上读名著、赏名词、听名曲、看名片,又能接受廉政观念、制度和行为的教育熏陶。
要增加环境建设的文化含量。注意用文化的视角去设计环境、建设环境、美化环境。比如,结合城市建设和环境改造,通过修建廉政文化广场、建设廉政书画长廊、设立廉政雕塑景观等形式,不断提升干部群众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文化品味和廉政氛围,同时使广大干部群众时时处处受到先进文化的感染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