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五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县级在中国政权格局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作为枢纽的县委书记,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兼顾抓好反腐倡廉建设。
一、统筹兼顾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深入强化三种意识
1.必须强化角色意识。县委书记,是党在一个县各级组织的领导人,是在一个县人民中党的形象的具体代表人,一定要辨方位而正则,牢记党的重托、不负群众使命,坚持一岗双责,立足县情抓经济社会发展、自觉带头抓反腐倡廉建设,在全县形成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人心齐、事业兴的和谐、稳定、突破发展良好局面。
2.必须强化敬畏意识。《论语》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县级用人、用钱、用物等权力相对集中,随时面对纷繁复杂的利益纷争、形形色色的诱惑腐蚀,权力控制和权力监督带来严峻挑战。因此,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怀敬畏之心,存感激之念,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力、诱惑面前的自控力、警示面前的醒悟力,在内心深处建起坚固的防线。
3.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县委书记是权力运行高风险的重点群体,必须增强警觉和防范意识,时刻警钟长鸣,始终存敬畏之心对权、用淡薄之心对名、以律己之心对利,努力把廉政风险降到最低。
二、统筹兼顾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应当正确把握四个关系
1.正确把握发展与反腐的关系。“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发展问题”同样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又好又快发展与反腐倡廉建设不是分化对立、而是有机统一的,不是互为掣肘、而是相得益彰的。要深刻认识到坚决惩治腐败就是解放生产力,积极预防腐败就是发展生产力,勤政廉政慎政就是提高生产力。通过抓反腐倡廉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始终做到围绕发展反腐败、反腐倡廉促发展,实现反腐倡廉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共进双赢。
2.正确把握勤政与廉政的关系。“廉政”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勤政”是尽职、协调、有序、高效的有机统一。廉政和勤政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在各级领导权力行使风险较高的现实下,要坚决防止因噎废食,为了规避风险而碌碌无为,当所谓的太平官。既要强化风险意识、更要强化效率意识,既要清正廉洁、又要勤政为民。
3.正确把握县委与纪委的关系。县纪委是县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章》规定,纪委既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又对同级党委实施规定范围内的监督。县委书记作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第一责任人,处理这种关系最积极、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双重领导体制下的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一是认真领导纪委履职。放心纪委,授权纪委,确保纪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进行组织协调,督促职能部门完成好各项反腐倡廉任务,把反腐倡廉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大力支持纪委监督。首先,本人应自觉接受县纪委监督。其次,强化县纪委对县委其他班子成员及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的监督。加强对监督工作的领导,明确纪委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地位,着力解决不让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不能监督的问题。三是关心纪委工作环境。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优化纪委班子结构,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机构,充实力量,提高能力;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使纪检干部做到牢记宗旨、秉公执纪,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切实加强环境建设,保障经费,配齐装备,确保纪委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4.正确把握严与宽的关系。要求干部严、制度管理严、执行制度严,严以规;以情动人、以誉促人、以策激人,宽以情;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矛盾不激化,差距不拉大。一方面,始终站在讲政治、顾全局的高度,正确对待、加强领导、坚定支持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晓以情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三、统筹兼顾抓好反腐倡廉建设,需要认真落实五项举措
1.模范带头树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树立尽职尽责、忠诚于党的形象,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形象。在各方面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
2.针对教育倡廉。切实解决廉政教育失之于软和“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把握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确保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体现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坚持强制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引导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主题教育与互动教育相结合,分类别分层次多方面开展廉政教育。
3.全面监督评廉。开展“一述一评”活动,推行党政领导向纪委全委会、所在单位、服务管理对象、群众代表述廉制度和群众民主评廉制度,紧扣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和个人廉洁自律两项重点,党委加强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乡镇执行,引导群众参与,深入廉政巡察,认真民主评议,现场当面质询,强化过程监督,注重结果运用。
4.严厉惩治促廉。要保持惩治的高压态势,积极主动领导、支持执纪执法机关履职,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建立“三查、两议”工作机制。三查:署名反映的必须查,并且在第一时间查;上级批转的违纪违法问题必须查;群体性事件背后的利益动机因素必须查。两议:没有署名的上访件和网络等媒体上反映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在一起碰碰头、议一议。
5.综合预防保廉。预防腐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提高对腐败问题的预见性。面向权、钱、事、物集中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人员,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全县社会活动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实施廉政预警提醒制度,早发现、早预警、早提醒、早规范。二是提高对倾向性问题的防控力。减少体制障碍,认真执行《镇巴县重大社会活动和经济管理工作监督办法》,各类建设项目必须招投标,重要资源必须招拍挂,物品采购必须统一集中,抓住对权力行使监督制约这一关键,遏制权力滥用和谋取非法利益。三是提高惩治的治本力。实行“一案双报告制度”,即形成《案件调查报告》和《案情剖析报告》,有的放矢警示教育、创新制度、健全法纪、堵塞漏洞,把违纪违法问题和消极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体现出统筹兼顾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综合效应。■
(作者系镇巴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