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2日、16日、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先后分3次举行。与会的百余名代表围绕着文艺与政党意识形态关系等诸多事关中国现代文艺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5月2日的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讲完话之后,作家萧军第一个“开炮”。萧军说:“党内人士、非党人士、进步人士是一家;政治、军事、文艺也是一家。虽说是一家,但它们的辈分是平等的,谁也不能领导谁……我们革命,就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将旧世界砸得粉碎,绝不写歌功颂德的文章……我要做中国第一作家,也要做世界第一作家。”胡乔木站起来反驳说:“文艺界需要有组织,鲁迅当年没有受到组织的领导是不足,不是他的光荣。归根到底,是党要不要领导文艺、能不能领导文艺的问题。”
5月16日的第二次会议,争论得最激烈。引起争论的焦点人物仍然是萧军。他尖锐地指出:“你们共产党现在又开文艺座谈会,又在整风,你们现在整‘三风’,将来总有一天会整‘六风’。”胡乔木针锋相对:“我们党提出整风是因为我们坚信自己的事业的正确性,所以才能够进行这种严格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这样做并不是从现在提出整风才开始,而是从建党的那一天起就这样做的。我们欢迎各种善意的批评,但也不惧怕任何恶意的中伤和歪曲。”
在这次会议上,吴奚如的发言受到朱德的点名批评。吴奚如说:“能不能提出党员和非党员作家都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中共党员不必要时刻都将自己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党的立场挂在门面上,这样会不会更利于统一战线?”一直坐在主席台上旁听的朱德站起来说:“吴奚如,你是人民军队的一名战士,居然讲出这种话来,你完全丧失了无产阶级的立场!”意思是说,现在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我们不能再笼统地讲抗日统一战线,而应当明确是什么人领导下的抗日,也就是说站在什么立场上的抗日。
5月23日的第三次会议期间,朱德又讲了一次话,不点名地批评了萧军:“依我看,我们每个作家都不要眼睛太高,要看得起工农兵。中国第一也好,世界第一也好,都不能自己封,都要由工农兵群众批准。”针对“歌颂”与“暴露”的争论,朱德说:“共产党、八路军就是有功有德,为什么不该歌,不该颂呢?”
当天的会上,毛泽东作了结论讲话,明确指出文艺要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号召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广大工农兵群众中去。许多作家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下,在塑造工农兵形象和反映革命斗争方面获得了新成就,在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据《新闻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