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同学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曾记述林则徐为自己题写的两副官箴对联。一副是林则徐担任江苏廉访时,在自己衙门口悬挂的楹联: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该联表现了他体察民情、广开言路、闻过则喜的品德。
另一副府衙内厅堂上用以自勉的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后来,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期间顶住了投降派的流言,多次打败英军的武装挑衅,正是表现了这种刚直不阿的气节。
清代顺治年间,魏象枢被从下层官吏擢升为户部侍郎时,曾自题对联以提醒自己: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史书上称魏象枢为“清初直臣之冠”。他为官正直,无空谈标榜之习。
黎世序、孙玉庭二人同在江南任职,皆有政绩,两人曾应对曰:
要办事,莫生事,要任怨,莫敛怨;
可兴利,毋近利,可急功,毋喜功。
意在多干实事,任劳任怨,若干出实绩,莫好大喜功。此联被誉为“药石之言”。
张鼎任徐州知府时,曾撰联以省身:
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
官作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一言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其努力治好“千里黄河”、“关心一方士庶”,并实施“宽政严法”的赤诚之心历历在目,上下联末句尤为感人。
嘉庆年间云贵总督慎轸题励志联曰: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此联中“为政不在言多”和“当官务持大体”的道理,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撰有署联曰: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作者写与百姓有缘,允诺不轻视民众,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
清时,被誉为“严明镜子”的湘阴知县罗士修,于康熙57年作过一联,表明自己要廉政为本,绝不收受半文不义之财,否则,天地不容。
掌湘阴一颗印,春温秋肃;
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
清代还有一个叫戴远山的官员,为送一位朋友去云南任职题赠联句,对为官之“廉”说得更加透彻:
诗堪入画方称妙;
官到能贫乃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