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永寿县纪委的荣誉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省、市颁发的一个个奖牌和老百姓赠送的一面面锦旗,这些荣誉的背后都饱蘸了永寿纪检人团结清廉、秉公执纪、一心为民的心血和汗水。四年来,在新一届纪委班子的带领下,永寿纪委曾两次在全国纪检监察会议上作经验交流。2006年12月“开通民情直通车、构件大信访机制”的经验在新华社《动态清样》和《内参选编》刊发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省委书记赵乐际等领导做出了推广永寿纪委经验的重要批示。该县纪委多次受到中省市表彰奖励,并荣获全县“五好”领导班子荣誉称号。
共谱团结协作曲
增强班子合力
2006年7月,36岁的王旭挑起了永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这副沉甸甸的担子。在他模范作用影响下,一班人互相协作,密切配合,营造出了团结和谐的新风气。
充分发扬民主,不一人说了算。上任伊始,王旭同志十分注意靠民主作风凝聚一班人的情感和智慧。在他的主持下,首先制定了《县纪委常委会议事规则》,严格按制度管事、按制度管人、靠制度管权。在决定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事关全局的问题时,他会前都要将议题告知班子成员,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在研究讨论问题时,他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密切配合支持,补台不拆台。纪委班子现有7名成员,年长的已过50岁,年轻的刚30出头,学识水平、性格情趣、工作阅历等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非但没有影响他们的团结协作,反而成了他们因年龄不同而互尊、阅历不同而互补、能力不同而互勉的一大优势。
注重人文关怀,人心换人心。尽管经济穷,但人情味浓,感情真,这是永寿纪委班子的又一大特点。凡单位同志家中有婚丧嫁娶、子女上学就业、亲人生病等情况,都能上门看望,真情帮助。
合唱廉洁奉公歌
树立清风正气
“公生明,廉生威”。纪委领导一班人深知,只有先正己,才能后服人,打铁先要自身硬。因此,班子成员人人树廉,个个崇廉,才有了风清气正,心齐气顺,敢打硬仗的良好作风。
崇廉,虚心学习先进。当媒体报道了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的先进事迹后,班子成员都非常感动,大家齐聚会议室,你一言,我一语,对照先进,寻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我们要求别人廉洁奉公,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办”的大讨论,班子成员各抒己见,坦陈直言,剖析自我,面对面点评帮助,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廉洁自律意识。
保廉,坚持小节做起。“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这是班子成员经常提醒自己的口头禅。2007年9月,县卫生执法所违规对某企业进行了处罚,县纪委接到举报后仅用2天就查清了违纪事实,严肃处理了责任人,并退还了罚款。该企业负责人感激万分,送来5箱月饼,并邀请全体班子成员吃顿便饭,谁知班子成员个个拒绝。最后李经理急了:“你们不吃饭可以,可月饼是我们公司自己生产的,留下也算我的心意”。谁知他刚回到公司,副书记、监察局长张建国立即派人送去了400元月饼款,后将月饼作为礼品发给了同志。
倡廉,敢说向我看齐。“我们监督别人,别人也会紧盯我们。如果我们带头破坏纪律,那我们的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这是班子成员经常说的几句话。2007年,张建国同志的儿子大学毕业,待业在家,看到同学一个个相继走上工作岗位,心里很着急,一直惧怕父亲的他,便怯生生地让母亲告诉父亲也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谁知妻子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他厉声回绝:“我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又是班子中的主要成员,要是把自己的娃违规安排了,就会有人戳我脊梁骨,我还怎么工作”。为此妻子和他“冷战”了好几个月,儿子至今也因此事耿耿于怀。
同当务实排头兵
打造过硬作风
通过加强班子的作风建设,将“有为、有位、有威,去表求实、立言立行”理念融入在实践中,落实在工作中,班子成员人人亲力亲为,个个真抓实干,真正呈现出“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生动局面。
服务大局一团火。对于永寿纪委每个领导来说,节假日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但从未听到他们一句怨言。2007年元月26日,已是寒冬腊月初八,纪委接到某镇群众举报,他们镇为防止冻害,新栽的果树树干要压土掩埋,有几个村的干部为了套取县上补贴资金,虚报建园面积,大量空埋土堆。接到举报后,纪委副书记夏文博立即带领信访室同志顶风冒雪展开调查。为了弄清情况,10多天时间里,夏书记和两名同志带着铁锨,将近500亩新栽果园封冻土堆逐一翻看。看到已两鬓白发的夏副书记拼命工作,同志们关切地说:“夏书记,快回村委会歇着去,让我们来”。夏书记却风趣地说:“时间紧,任务重,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再说我身体还可以,就当是劳动减肥。”
扶正祛邪一柄剑。“人口小县,办案大县”。这是市纪委领导对永寿纪委一致的评价。永寿县是全市最小的一个县,仅有6000多名党员干部,生活工作中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给查办案件工作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新一届纪委班子上任以来,力排压力,重拳出击,速战速决,查处了多起有影响的大要案。新班子上任至今,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结案251件,党政纪处分286人,其中科级干部25人,挽回经济损失约85万元,连续三年查办案件被评为全市先进集体。
心系群众一腔情。县纪委领导班子面对腐败分子,嫉恶如仇;面对群众却是柔情似水,把二者完美统一和有机结合,反映出了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永平乡沿路村年近七旬的孤寡老人李黑女,身体多病,家庭贫困。一向洞悉民情、为民办事的王旭同志,在全县开展“访贫思廉、扶贫思勤”活动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协调乡镇和相关部门给老人查体看病,落实低保,号召全村党员干部轮流为其磨面、挑水、送柴。在逢年过节时他还为老人送去慰问金、大肉、米面油,感动不已的李黑女老人,托人给王旭同志捎去了一双粗布鞋垫和一包“公主”牌香烟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齐书创新大手笔
争创一流业绩
永寿县纪委领导班子,坚持在创新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的新思路,不断抓重点,破难点,使亮点工作频频凸显。
善于填补空白点。面对永寿县地处渭北旱源丘陵沟壑区,境内梁峁纵横,在8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891条沟壑,山大沟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这一现状,县纪委领导班子从方便群众、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出发,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精心策划,在全省率先开通了走千里路、访百家事的“民情直通车”,即建立巡回下访车、免费邮寄信访信件、免费举报电话、网上邮箱举报和纪检监察基层网络,大大方便了群众上访举报,架起了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使身处大山深处的群众赞叹不已。2007年7月,在中纪委、监察部召开的西北西南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上,永寿县纪委作为唯一县区介绍经验后,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激动地说:“永寿县纪委的信访举报工作想得细,做得实,成效明显,很不容易!他们的经验值得推广。”
勇于破解疑难点。面对基层权力难以有效监督的实际,县纪委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精心制定了《重点岗位实施重点监督制度》,紧盯“管人、管钱、管物、管工程”等重点领域的重点岗位实施重点监督。县纪委还实行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组制度,将全县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分为7大块,分别由7名班子成员分别担任组长,进驻实施现场,事事过问,项项跟踪,全程监督。从源头上遏制工程腐败,确保了重点建设项目工程优质、干部优质。去年,对全县筛选的173个岗位的48个岗位进行了竞争上岗和轮岗,真正体现庸者退、贤者上,贪者让、廉者进的竞争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勤于推广新亮点。勤于总结经验,善于发掘基层新亮点,以此推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上台阶,是新一届纪委领导班子的制胜法宝。去年,县地税局出台了《加强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办法》,探索出了暗访、谈话,走访、调查四种监督形式,有效监督了干部“茶余饭后”的行为。发现这一亮点后,县纪委不失时机地召开现场会,通过不断完善,建立了《永寿县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行为巡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