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环节 注重监督效果 实现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新突破
打印

 

宝鸡市渭滨区辖51104个村,农业人口11万,作为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试点县区,按照中央关于“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及省市纪委的要求,已在全区75个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深化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为农村和谐稳定与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突出“一条主线”,打牢“三个基础”

在市纪委指导下,区上始终把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作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条主线来抓。

一是创新理念,统一“三个层面”认识。试点之初,区委就以“如何解决农村干部干事不出事、如何化解村民对村级班子的信任危机、如何激发农村干部群众谋事干事的积极性”、“如何维护农村稳定”等来统一认识,研究决策。同时,引导村组干部认识到,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是“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的有效手段,让村民切实感到,村级监委会是他们实行民主和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守护神”,从而积极关注并参与监委会各项工作。

二是理清思路,实现“两个目标”。按照“党的领导、依法监督、民主监督、注重效果”的原则,使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结合、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实现了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监督制约、对村民权益自我保障“两大目标”。

三是精心组织,明确“三个抓手”。一抓决策,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纪委,指导面上工作,明确规定各乡镇和村组织主要负责人为工作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区委下发了《实施意见》,列为年度考核工作。二抓指导,确定6名区级领导指导6个乡镇,区、镇()、村三级联动,强力推进。三抓示范,每个乡镇突出抓好两个示范村,做到典型引路,示范辐射,适时召开全区性现场会,参观交流,研讨提高,促进该项工作深入开展。

二、注重“四个环节”,抓住“四个关键”

试点工作中,突出选人用人、科学定位、规范运行、有效保障四个环节。

一是科学选人,解决“谁来干”的问题。按照“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浓、工作能力强、原则把握准、保密观念强、群众基础好、自身要求严、公众形象好”的用人标准,兼顾知识结构、地域分布等条件,经村两委会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酝酿提出村民监督委员会候选人,按照省市文件规定实行了回避,公示一周后,报乡镇党委进行审查,最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或全体村民会议进行差额选举。监委会设主任1人,委员37人,任期与村委会相同。

二是明确权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我区将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能定位为乡镇纪委和村党组织共同领导下的村级配套组织,对村民代表大会负责,只监督村委会工作,不参与决策,也不承担任何行政工作。赋予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村务公开、决策程序、决议执行、干部履职、考核评议、罢免程序、民意集中等进行监督的“七项职责”和列席村两委会议、召开监委会会议、收集整理意见建议并提交村“两委会”、给村民答复热点问题、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问题、审核村财务、完成村民代表会议和上级党组织授权监督的“七项权限”,也明确了定期报告工作、倾听村民呼声等“五项义务”。

三是规范监督,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日常管理、列席村“两委会”、经费保障、工作考核等十多项制度,制作了开展监督工作和村级财务“三审三签”流程图。每位监委会成员一般至少联系10户以上村民,每月召开一次信息反馈会议。坚持工作考核结果与监委会成员基本补贴挂钩,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止了监督的随意性,提高了监委会的权威性和工作的实效性。

四是有效保障,解决“干得好”的问题。各村为村民监督委员会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统一制作门牌,刻制印章,印制工作手册,各项制度上墙公示,并建立了监督委员会工作档案。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履职前统一进行业务培训,掌握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明确了监委会主任享受非公选村村委会副主任基本补贴报酬标准,并设立奖励补贴,由各乡镇按考核结果进行发放。同时,区上还给各监委会每年补助1000元办公经费,确保监督工作正常运转。

三、发挥“四大功能”,达到“四种效果”

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以来,先后对244()村级重大事项进行了监督,提出意见建议261条,采纳231条,较好发挥了以下作用:

一是当好“保健医”,基层民主监督全程跟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参与全程监督,把监督渗透到村级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弥补了村级民主监督在体制机制上的缺失,实现了村务监督由单纯财务监督向各项村务监督、由兼职监督向专职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由上级垂直监督向接受群众监督的转变,使监督全程跟进,让监督更加民主有力,村民形象地称监委会是村干部的“保健医”。

二是架起“连心桥”,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村民监督委员会搭起了沟通干群的新渠道,在减少干群矛盾、化解农村纠纷、引导乡风文明方面显示出了积极的一面。马营镇燃灯寺村在研究村荒坡承包事宜时,村监委会将村民提出的“成片有收益的栗子林不宜整体发包”的意见带给“两委会”,被村委会研究采纳,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三是建立“防火墙”,村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村民监督委员会引导村民依法监督村级事务,尤其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征地、拆迁、补偿款分配等重大事项,部分村还试行了农户代表会议或全体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的做法,纠正了以前少数人研究决定的惯例,为村务决策执行拉起了一道安全“防火墙”,务实奋进的作风更加明显。今年5月底,神农镇峪泉村30间门面房每年13万元的承租合同到期后,村监委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得到村两委会重视,由议标方式转为公开竞标,经过规范竞标,最终以27.4万元中标承包,每年为村上多收益14.4万元,受到村民好评。

四是成为“助推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运行,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今年以来,我区村干部的廉洁勤政意识明显增强,上半年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97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75个村,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33%以上,信访治安案件下降了43%,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把握“五个方面”,实现“五个突破”

村民监督委员会在我区创设以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市现场会在我区召开,《陕西日报》、《宝鸡日报》、宝鸡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对我区的做法进行了报道推广。在短短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感到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创新监督,必须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实现思想建设新突破。创新农村监督工作,要由村“两委会”支持配合、村民广泛参与方可运行。只有全村上下观念转变了,思想通了,心气顺了,具体实施与操作才能稳步推进。对此,石鼓镇石嘴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范彩明感受颇深。他认为,村民监督委员会能够时刻监督村干部,增强工作透明度,减少工作失误,既消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又能让村干部干净干事,所以他主动要求在该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

2.完善机制,必须以村情实际进行制度建设,实现制度建设新突破。健全的机制、完善的制度是确保村民监督委员会高效运行的保证,但各村实际千差万别。因此,要根据村情实际、地域特点、经济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推行一村一策。

3.监督到位,必须以科学规范的监督程序为重点,实现基层作风建设新突破。实施监督是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重要一环,监委会依法监督、民主监督、恪尽职守十分关键。根据实践,监委会工作必须按制度按程序进行监督,既要防止监督缺位的“老好人”现象,又要防止监督越位、错位的“激进派”现象。

4.惩防并举,必须以预防为主,实现反腐倡廉建设新突破。村级民主监督,应纳入惩防体系建设规划,做到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约束监督村干部干净干事,清白做人,要保证给村级班子“加油”而不是“泄气”,“加速”而不是“拉闸”,“防腐”而不是“抹黑”,实现廉洁勤政。

5.加强民主,必须以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为关键,实现基层民主建设新突破。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是民主监督的有效载体,所以,应把调动群众参与热情作为监督工作的关键,让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提升村级民主管理水平。马营镇明星村在处理“西星工贸”项目决算超出预算和招标价问题中,由村监委会组织村民代表对增加工程和项目逐一对照合同进行核实,工程决算方案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获得一举通过。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试点推行,使我区农村呈现出清正廉洁、民主和谐的新气象。创新无止境,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完善调整,促进村民监督委员会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推动基层民主管理再上新台阶。■

 

 

 

 


上一条: 建立代理服务机制 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下一条: 陈仓纪检一奇葩记宝鸡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宝文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