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官员往往在官署门口贴上自撰的对联,多有施政纲领的味道。由于撰写者经历不同,抱负不同,处世态度不同,所撰对联内容也大异其趣。
明代王阳明每赴新任,都要以两块高脚牌为行队前导,两块木牌上书就: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联语简明扼要地表现了自己的官风和政愿。林则徐任江苏廉访使时,也将此联贴在大门两旁。
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衙署有联: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也有不少官员把为政清廉作为追求的目标,清代谢时雨任杭州太守时题联大堂: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本;
养廉宜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崇宽大葆廉隅。
现代研究腐败的学者看来,贪婪不仅是指贪图钱财。贪名,费尽心机,捏造政绩,往自己脸上贴金,想方设法为自己树碑立传也是贪。谢时雨在几百年前有如此见解,实属难得。
为政清廉不仅严于律己,而且要严格要求下属和家人。杨福五任漳州太守时题大堂联便由此下笔:
第一严自己关防,其余则门内家丁,堂前胥吏;
凡事为斯民打算,即此是告天心事,报国经纶。
福建福安县署大堂联云:
什么叫做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为善政?只求狱讼公平,难哉。
此联以自问自答的疑问句式,提出了做好官、行善政的最低标准,道出了为官清廉的难处。
广州郡守署中一联则是说的实话:
不要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亦是私心。
唯一的尺度就是非分之财不取,不义之财不要。
桂超万任栾平县令时题联大堂:
我如卖法脑涂地,
尔敢欺心头有天。
以赌咒发誓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实属难能可贵。
清代文学家吕璜冤狱15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知县。他题大堂对联立意是:我不判错案,你也别告错人:
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
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究害了自家。
清代州县衙门大堂的前面都立有一座碑,碑面北,上面写着十六个大字: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你的俸禄来自老百姓的血汗,不要以为老百姓好欺负,头顶三尺有青天,昧了良心是要遭上天报应的。这座碑称为戒石铭,又叫戒石箴,是皇帝用来戒饬官吏奉公守法、不得贪赃虐民的。
阳奉阴违,天有难遮之眼;
民穷财尽,地无可剥之皮。
这是张公灿任无锡知县时的题联,语言质朴但含义深远。陈景登任晋州知府时,也自题一联:
头上有青天,做事须循天理;
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
也有一些贪官喜欢附庸风雅,借对联来标榜自己。清末,多琪到湖北浠水任县令。他一到,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弄得民不聊生。某年除夕,他居然恬不知耻在官署悬挂一联:
奉君命来守是邦,两度蝶飞,只求对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其民共安此土,八年鸿爪,最难忘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俨然一副正人君子模样,可是此联当晚就被改动了几个字,变成:
奉王命来虐是邦,两度蝗飞,哪管你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胥吏共刮此土,八年狼藉,只剩得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揭出了他的老底。■
(摘自《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