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小道”遐想
打印


  这是一条极普通的山坡小道,历史的狂潮曾将一位伟人抛到这里。自从他踏上这小道之后,小道便禀有了非凡的风骨和惊人的气魄。如今,结队的游客来这儿寻访和领略。山树眼中有水,向来人叙说;山石心中有数,知道侃谈什么;山风说为他清扫过肩上的灰尘,山雨说为他洗刷过衣服上的油污;山道承载着他层层叠叠的脚印,山花不止一次地唤起他心中的愉悦。惟有太阳实话实说,我曾给过他春天般的温暖,也给过他炎夏的酷热,谁晓得他胸中扭转乾坤的晦迹韬光竟然全语塞了,惟有晴断云彩的蓝天在空中抿嘴乐嗬……

  这条不平凡的小道位于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西面的荒坡上。1969年10月,应该是秋高气爽的日子,然而笼罩神州的政治阴霾正厚。时年65岁的邓小平携家带眷来到这里,住在南昌步兵学校(现为南昌陆军学院)一座隐没在绿树丛中的小楼里。楼院倒也宁静安谧。但他不是来修养的,而是下放劳动,带有惩罚的意思。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是他上班的地方,身份是钳工。一条不足两尺宽、约3华里长的狭窄小道从南昌步兵学校曲折蜿蜒向前延伸,直接通往拖拉机修配厂。身着蓝色卡叽布工作服的邓小平,无论春暖花开还是烈日盛夏,无论秋风萧瑟还是冰冻雪飘,每天准时从这条小道上班下班,三年零四个月从未间断。脚踩得坎坷小道越来越平坦,劳动使臂膀越来越有力,步行让身子越来越稳健,胸中方略也越来越清晰。

  现在人们将这条小道亲切地称为“小平小道”。其实,小平不“小”也不“平”,小道虽小亦畅通,它连着祖国的角角落落,通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去年11月14日,在南昌市老科协王修华常务副会长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仰慕已久的“小平小道”纪念馆瞻仰参观。纪念馆绿荫掩映、素朴庄重,“探寻伟人足迹,缅怀伟人风范”的横幅迎接我们入内。当地政府已经将这里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教育、纪念、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纪念馆的主要景点有“小平铜像”、“小平车间”、“小平会场”、“艰难岁月展厅”等。馆内以实物复现了小平同志当年的工作场景。细微之处辨伟人,他无论是为大家补锅、补茶缸,还是拣起掉在地上的一小块茄子,这些日常小事,无不映衬着他身处逆境而心忧天下的赤诚情怀和跟普通群众朝夕相处的骨肉情深。

  双脚踏上“小平小道”,我禁不住有“念天地之悠悠”之感。伟人的雄才大略并不总显现于金戈铁马和指点江山,“左迁”和“贬谪”之境,往往才是人格和思想的真正“试金石”。在这条小道上,他坚定了力挽狂澜的信念;在这条小道上,他保持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平和的心态。3年多的时间里,他劳动、学习,学习、劳动,脑海中从未停止过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有人说:“中国改革开放的谋略是从这儿萌发的,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是从这儿起步的。”诚哉斯言!因为小道就是见证。

  一条小道,让人心灵震撼,浮想联翩。让人禁不住思念过去、思索现在,思考将来……

  


上一条: “人生如书”漫议
下一条: 郭秀明式的好支书记陇县优秀公选村干部阎本娃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