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的好支书追记韩城市东英村党支部书记郭孝义
打印

 

 

  200611219时许,天寒地冻,冷风刺骨。韩城市芝阳镇东英村党支部书记郭孝义在为村上引水项目拉运水管时,由于劳累过度,力不能支,不幸从车上摔落,以身殉职,献出了年仅50岁的宝贵生命。

时隔两年,走进东英村,几乎家家都有这位书记感人的故事,谈起这位一心为民的支书,人人都泣不成声。在这位村支书的安息之地,村民郭广义满眼泪水地告诉记者,送葬的那一天,东英村的40多个小伙子把郭孝义的灵柩高高地举过头顶……

不言困苦促发展

“不修一条晴天雨天都能通行的道路,东英村几辈子都甭想翻过身!”面对东英村三面环沟、崎岖难行的道路,郭孝义咬牙把自家的耕牛卖了1000多块钱捐给村上,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纷纷捐款集资,工程终于启动。一个多月里,郭孝义几乎没有回过家。别人都回家吃饭休息去了,他仍然在工地上忙个不停。饿了,吃块冷馍;渴了,喝口凉水。累得两次晕倒在工地上,被人送回家后,又两次爬起来返回工地。村上通往外界唯一的土路变成了沙石路,而174米个头的郭孝义只剩下了50公斤。

2002年,国家实行“村村通”政策,每铺设一公里柏油路补助2万元。但是,按照政策规定,村里还得出一笔不小数目的配套资金。郭孝义以个人名义,在信用社贷了5000元的款,甚至不惜犯忌将兄弟三人共同为父母购置的棺材板卖了1100元用于修路。在他的带动下,村干部和群众纷纷自觉捐款集资,顺利地争取到了国家修路补助款,圆了几辈子东英村人的油路梦。

油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了,外地客商也来了,可是,郭孝义却神秘地“失踪”了。原来,村上修路时,欠下了一些工程款,工程队多次上门催要,可集体没有一分钱,郭孝义也不想再让乡亲集资还钱,于是他就悄悄去了一百里外的桑树坪西沟煤矿当了临时的挖煤工。在矿上,他要求矿长把最脏、最累、最危险、最挣钱的活给他。三个月后,差点把命搭进去的郭孝义,拿自己打工挣的4500元,还清了村里的欠款。

鞠躬尽瘁富乡亲

人们在整理郭孝义的遗物时,发现他生前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农村普通的党员和支部书记,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时刻想着实现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

东英地处太偏僻,客商们都不愿上门。为了挤出时间找客商,郭孝义每年都要以每公斤比别人少卖2毛钱的价钱提前把自己的苹果草草卖掉,然后到镇上、到公路上,等客商、拦客商,常常自己掏钱给客商买烟、吃便饭。方便了乡亲,自己家却少收入上千元。

2001年,农药市场鱼目混珠,为了不让大伙受损失,他用自家果树进行农药试验,结果自己苹果树烧得发黑,气得妻子直掉眼泪。20年来,郭孝义家唯一添置的家产就是一个破烂不堪的猪圈。为了改变东英村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郭孝义带领乡亲们发展养殖业。为了让村民养猪少走弯路,郭孝义带头养了8头猪,结果死了4头,剩下的4头也卖了用于村上的发展。

养猪大户郭存超多年养猪效益不好,在他一筹莫展时,郭孝义来到他家义务帮他焊接猪槽,帮他分析赔本原因,教他按照市场规律调整饲养周期,使猪出槽时间正好赶上猪肉价格上涨的时段。现在郭存超已盖上了200多平米的新楼房。目前,东英村养猪户已达70多户、年生猪存栏1000头以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

水通了,路宽了,村富了,人的精神面貌改变了。而今,东英村农民80%的群众都盖起了瓷砖贴墙、高大宽敞的楼板房,95%的人家里都有了彩电、音响、电冰箱,不少人家还买了小汽车……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正在逐渐形成。

以人为本促和谐

群众说,郭孝义就像一个精明的“管家婆”,每一个村民的喜、怒、哀、乐,他都时刻装在心里。20038月,东英村一带接连下了十几天雨,村里许多房屋出现险情。郭孝义每天都要不断地逐户察看灾情。看到村民郭务霞家的房子非常危险时,就立即劝她先搬到婆婆家去。当时郭务霞正在坐月子,按当地风俗,月子里的母子是不能出门的,到哪家就会给哪家带来晦气。于是郭孝义就将她接到自己家。就在郭务霞搬出的第二天,房子倒了,刚好就倒在床边。

聋哑人张彦翔家也在这次连阴雨中倒塌了。天一晴,郭孝义就带着村组干部帮他家盖房。盖到最后,差了几百块砖,郭孝义就叫人将自家刚倒了院墙的砖拉来四五百块,而自家的墙却一直顾不上重新垒砌,直到他去世,这面院墙还是用剩余的砖临时简单垒起来的,明显比周围邻居家的矮了一截。

2004年秋天,村民科乾在修水泵时不幸被突然倒下的铁支架塌伤,头破血流,昏死过去。郭孝义见状,亲自把科乾送往医院安顿好,并拿出自己借来的5000元给科乾看病,科乾在医院五天五夜昏迷不醒,郭孝义在他身边陪伴了五天五夜寸步不离,端药喂汤、倒屎倒尿。科乾伤愈出院后逢人便说:“要不是郭支书,我早没命了”。

类似的事情,在郭孝义身上还有很多很多。村民们说:“郭支书每天都在做好事,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了。”

郭孝义去世后,村民们整理遗物时,在他去城里买水管的提包里发现了3样东西:一份村民的低保申请单,一份在城里收到的村民合疗票据,3个身份证。这都是郭孝义在城里买水管时帮村民顺便办理或领取的。

清正廉洁树丰碑

走进郭孝义的家,看到的是20世纪40年代的土屋,三间房子一间作卧室,一间为过道,一间是厨房,房子里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郭孝义去世时,还穿着23年前当兵时的黄军装,上面已经是补丁叠补丁,旧得不能再旧了。村里人说,凭郭书记的本事,他干什么干不成呢!可是,为了专心干好村里的事,他把自己当成了“脱产”干部。村里算了一笔账,光是他帮村里和群众垫支的水电费,就有13000多元。

有人说,为村上的事,报一点车票、饭钱是应该的。郭孝义却说,村上没钱,能省一点是一点。每次到镇上开会,其他村的干部在饭时都会吃个食堂什么的,而郭孝义却是自己背着干馍偷偷啃。镇上和村里经常会有一些中心工作,大伙得聚在一起干,难免会买一些烟茶招待,但是在东英村的账面上,永远不会有这笔开支。因为这些钱,都是孝义自己掏的腰包。

村上其他几位干部见他整天为群众的事东奔西忙顾不上家,便私下协商准备根据实际情况,给他家办理农村低保,他知道后坚持不受。一年春节,村委会主任把镇上发放的救济面粉扛到他家,可他转身就把面粉送给村里的贫困户。村里的广播站设在他家里,有人建议,他家的电费就不用交了。可他不但没有占便宜,反而连村上广播用的电费都分文不差地交上了。

2003年发放粮食直补款时,最后剩了3块钱没着落,有人说干脆买盒烟,大家一抽算了。郭孝义听后,脸马上一沉:“抽什么烟!3块钱虽然不多,但是如果敢买烟自己抽,大伙就会把咱干部看扁!”说完,亲自动手,带着村干部把所有的账本搬出来,逐人逐户一项一项核对,一直查到凌晨一点钟才弄清。原来是把三组郭百川的地亩数搞错了,少算了3块钱。第二天,郭孝义亲自把3块钱送到了郭百川手中。

为了父老乡亲的用水,郭孝义和老父亲数年无偿维修设备、看护水站;叫上要好的朋友站在冰冷的水中引水灌溉;领着弟弟、弟媳们一次又一次地在寒冬中无偿清理淤泥;为了保护水利设施,他自己出钱组织人把重要设备拆卸抬回村里保管;为了解决果园扩灌问题,他把为女儿准备的1300学费也拿来给村上买了水管……人们已经记不清他为水利费了多少神,做了多少事,但人们记得他为此搭上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3个多月没有下过一次透雨,北愚塬上的几百亩苹果受到干旱威胁,必须铺设水管浇灌。”20061121日晚,为村里送水管的车翻到山沟。郭孝义与一名村干部开着农用三轮车赶到出事的山沟把货车从沟里拖了出来。谁料,在他们返回途中竟发生了意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郭孝义紧握着同行村干部的手,用尽全身力气吐出了生命里的最后两个字“管子”。

20061127,当郭孝义的灵柩出门时,哀乐声、恸哭声连成一片,泪水、雨水迷茫了一双双眼睛。500多米的送葬队伍,将窄小的村巷挤得水泄不通,人们都想多看一眼这位为群众利益鞠躬尽瘁的“公家人”。在滂沱的大雨中,东英村的小伙子们,把郭孝义的灵柩高高地举过头顶。这举起的不仅是群众对郭孝义的爱戴与尊重,更是郭孝义这种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

 


上一条: 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促进地税工作全面发展
下一条: 坚持抓好抗震救灾款物监管工作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