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雷人简历频现网络
一年来,遭网络曝光官员简历以及官员人事任免可能涉及造假或违规的案例不在少数:山西临汾市纪委书记沈庆华档案年龄比真实年龄小了5岁。
2011年12月20日,网友发帖质疑山西省临县安家庄乡党委书记曹莉简历造假。据其简历信息,曹莉生于1978年,15岁即参加工作,获大学本科学历。两天后,33岁的乡党委书记曹莉即被免职。经查,是其父亲利用职务之便违规为女儿招工。
回应:面对媒体官方态度不一
面对网络和媒体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一些官方选择积极回应并开展调查,一些则选择了沉默应对。有的官员造假经查实,并给予免职,也有的还在调查之中。
沈庆华被免职、曹莉被免职,陕西蓝田县和旬邑县对网友质疑薛冬、田更文简历问题回应称政府网站工作人员录入信息有误,薛冬出生时间应为1973年1月、田更文出生时间应为1961年6月。
面对质疑官方最终都做出了表态和回应,然而他们在回应态度和调查效率上却饱受诟病,“河北29岁县长从最初曝光至有所回应3月有余,为什么这么久才回应?”
回看曹莉事件从曝光到免职则只用了两天。“为什么这一次在处理曹莉的造假上有如此快的速度,主要缘于前不久山西临汾的沈庆华也曾被曝出简历造假。”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展江说。
对此,有声音担心,如果没有网民的“找茬”,或许很多官场的人事腐败就被掩盖了。
面对有些官员在人事任免上的含糊其辞,湖北却是走在前面。去年湖北曾因破格提拔多名年轻干部,一度被网络攻击。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最年轻市长”周森锋,以及25岁年轻的“美女”镇长牟阳在众多媒体的调查采访中并未发现“猫腻”,以及凭借着官方的积极回应态度,列举周森锋和牟阳的政绩以及其被破格提拔理由,迅速平息“网怒”。
专家评述
信息充分公开是当务之急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展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来网络上兴起的针对官员履历打假的事件实际上是网络舆论推动党务走向公开的一个良好开端,有明显进步意义。“打假个案的解决是制度建立探索途中一次良好的试水。”
有评论认为,不良官员在履历方面的造假“接力”,严重影响了政府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破解官员的简历造假行为,公众的社会监督和谴责固然重要,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将干部简历“解密”,全面实行干部信息社会公开制度。
此外,展江也认为,官员简历打假不应仅限于网络问政等外部力量的促进,官员的任免能否经得起考验,更为需要的是推动党务公开的内在机制的建立。展江表示,“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在建设公开透明的政府,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方面带来深刻影响,在助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我国目前党务信息公开明显落后于政务信息公开。”
由此,展江建议制定类似《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党务信息公开条例,对那些“可以并且应该公开的信息”进行公开,接受民众监督。“从个案的落实到制度的形成,才能使网民对官员履历造假的揭露具有更为普遍和有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