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之彰 重在为民
打印

同样为官一任,为什么有的人如过眼云烟,没能给老百姓留下什么印象,而在山东寿光的大街小巷不乏以老书记王伯祥名字命名的店铺;在福建东山,每到春节和清明,人们会自发去老书记谷文昌坟前烧香,“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当地习俗;在河南各地,老百姓流传这样两句话:“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三书记”。他们说的“三书记”,是指兰考的焦裕禄、林县的杨贵、辉县的郑永和。同样是“能人”,为什么有的人利令智昏,从权力顶点摔下马来,被老百姓钉在耻辱柱上,而“甘当人民马前卒”的小岗村支书沈浩却人去声犹在,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答案很简单,干部之德在为民。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把人民利益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干出让群众满意的政绩,获得百姓拥戴。

德何以如此重要?因为才是德之支撑,德是才之统帅。官德的核心是党性,党性的本质是为民,换言之,执政为民是最大的官德。官员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冒出“替谁谁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雷人雷语。模糊了“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的原则,就会纵容“强拆血拆”的悲剧发生;不尊重百姓意愿、不了解民众需求,就难免让“惠民工程”变成“伤民工程”甚至“败家工程”;失去了群众的监督,“能干”就可能一步步滑向“能贪”。

实际上,官员在一个地方任职,干不干事,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直接。如果天天耍嘴皮子,讲得天花乱坠,行动上不动真格,老百姓不会买账;专干替自己脸上擦粉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老百姓不会满意;一味地向上级讨巧讨好,不管群众疾苦冷暖,老百姓不会欢迎;只顾眼前、不管长远,长了自己的脸,断了子孙后代的路,老百姓不会拥护;热衷于自我设计,为了自己升迁提拔,不惜与民争利,甚至牺牲群众利益,老百姓不会高兴;那些沉溺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一贯私欲膨胀、中饱私囊的官员,老百姓更是不会答应。

今天的社会,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矛盾凸显。领导干部的政德要求日显重要。为政者只有常修为政之德,才能始终坚守正确的政绩观;也只有符合“政德”的成绩,才会被历史和人民肯定。对百姓而言,评价领导干部的好与坏,尺子永远只有一把,就是百姓的生活能否切实改善,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稳步提升。■


上一条: 清正廉洁是保持党员干部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