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之害
打印

先贤孟子说过:“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认为,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少,那么即使善心有些丧失,也是很少的;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多,即使善心有所保存,也一定是很少的。人容易受到外物的迷惑,或者说诱惑。人受到外物的诱惑,欲望就会膨胀。受自己膨胀的欲望牵引,就会走向迷途,就会迷失自己的心性。

从生命科学角度而言,欲望伴随人的一生。人类绵延生息不绝,源于欲望的驱动,所以“人生而有欲”。这就是说,欲望是人类摆脱客观束缚的主观动力,是创造美好与实现梦想的基石。不过,对欲望要讲方寸、讲量度、讲理智、讲理性,倘若欲望狂荡、狂奔、狂极,也就是使欲望任意扩张、膨胀、肆虐,欲望变成了私欲、贪欲、邪欲,就会出现“欲炽则身亡”。这就是说,欲望一旦超出了人的自制力,就会变成邪恶的魔咒、心灵的枷锁。

古人曰:“贪如火,不遏则自焚”。贪欲如烈火,烈火烧自身,贪欲像一把火,会把人烧得彻夜难眠,甚至丧失理智,烧掉自我。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一位西方哲人曾忠告世人:“贪欲可以撕裂信仰的肌肉,麻痹感知的悟性。它怀疑未来的前景,而只看中眼前的实惠。”这些告诫已为古往今来无数的事实所证实。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李真,风闻上级可能查处他的消息后,急于将赃款转移到香港。但一看箱子里钱不满,又向某老板索要50万元,填满箱子后,再把多余的钱放到另一个箱子里。可惜,还没来得及填满另一个箱子,地狱之门就向他敞开了。一个“贪”字把他引向了人生的绝路。因为贪欲,他们变得浮躁、焦虑、短视,视道德伦理为浮云;因为贪欲,他们变得为聚敛财富不择手段,尔虞我诈,坑蒙拐骗,以至于路有暴力之抢,市有奸商之骗……

《六祖坛经》上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禅门的大智慧就是让人们了知,世间的爱与恨、苦与乐、得与失、是与非、正与邪、好与坏都在一念之间。一念迷,贪心起,被世间名利、财物、美色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累;一念悟,了知世间万物皆缘生缘灭,绝非永恒不变,由此而看透放下的心态自然升起,对身外之物便不会过于执著而又能善加利用,于人于己皆有益。

常思洪水肆虐之害,方能筑牢堤坝。常思贪欲之害,才能筑起思想防线。一个人,要不为贪欲所毁,就要真正做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诱惑,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特别是那些手中掌权的人,更要常修律己之德,面对诱惑,心不为其所动,志不为其所丧,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上一条:谈感恩
下一条:古代好干部如何杜绝贿赂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