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后,贪污腐败几乎成为东欧所有国家普遍的社会现象。被称为“山鹰之国”的阿尔巴尼亚也不例外。不少国家要员公然贪污腐败,像蛀虫一样蚕食国家的财富,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根据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腐败现象严重的国家之一。欧盟等国际组织多次敦促阿尔巴尼亚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打击贪污腐败。面对贪污腐败这一不断膨胀和蔓延的毒瘤,阿尔巴尼亚政府决定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前不久,阿尔巴尼亚警方接连逮捕了3名副部长级的贪官,让人们拍手称快。
护 照 案
2002年10月4日晚7点。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国际机场。
阿尔巴尼亚公安部副部长布查•希姆奇刚刚送别意大利公安代表团,眼看飞机已经起飞,希姆奇准备上车回城,一个小时后,他还要与共和国总统莫伊休共进晚餐,商谈事务。然而就在此时,几个公安人员拦住了他的去路:“副部长先生,根据检察院的命令,你因涉及一起严重的经济案件被逮捕了!”
在警车上,公安人员对希姆奇说,公安部警察局长米夫塔里和前政府招标署署长普里夫蒂同时也在他们的家中被捕了,他们受到的共同指控是在“护照招标”中违法犯罪,给国家造成230万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提起“护照招标”,还要从两年前说起:阿尔巴尼亚原来的护照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安全措施不完备,很容易被犯罪分子伪造,为此阿尔巴尼亚政府决定在2001年花费1000万美元进行国际招标,印制新型防伪护照。此事由当时兼任公安部招标委员会主席的希姆奇负责。
消息传出,英、美、法、德等国公司认标十分踊跃,为了得到这笔价值不菲的大项目,各公司都使出浑身解数,向阿方提出了各种诱人的条件和良好的质量保证。但奇怪的是,招标一推再推,直到当年6月才好不容易开始,而结果更是大出人们所料:名不见经传的德国联邦印刷公司脱颖而出,一举夺标。而这个公司要求的费用比法国的EFTSF公司、英国的“德•拉•罗伊”公司和美国的EuroGet公司高出180万美元!这在当时就引起了争议,美国和英国驻阿使馆都发表声明,指责公安部官员在竞标过程中舞弊。但公安部随后对这种说法予以驳斥,称一切都是本着公平和公正原则进行的。两个月后,双方正式签下了为阿尔巴尼亚生产300多万护照的合同。
这笔奇怪交易的后果很快显现,那家德国公司直到2001年9月还无法生产出护照样本,12月底仍没有将足够的新护照交给阿政府。阿尔巴尼亚报纸惊呼:阿尔巴尼亚人已经半年没拿到护照了!直到2002年上半年,大批新护照才陆续分发到公民手中。但有关专家却发现了其中的破绽:原本设计为樱桃红色的护照表皮此时都变成了正红色;经法国实验室检验,护照中只包含19项防伪措施,而合同规定是24项!所有这些都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怀疑。
阿尔巴尼亚检察院开始了暗中调查工作,结果发现在阿政府与德国联邦印刷公司2001年8月正式签约后,阿尔巴尼亚公安部官员曾向德国公司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在9月与其秘密重新签订了第二份合同。检察机关怀疑正是在这第二份合同中,希姆奇等人将护照中所应包含的防伪措施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合同金额仍保持不变,从中捞到了巨额好处费。据公安部发表的声明称,仅减少5项防伪措施就给国家带来损失230万美元。
虽然护照案件闹得沸沸扬扬,但直到现在案情仍有些扑朔迷离,取证工作遇到了不少障碍。原本保存在公安部办公室的第二份合同一夜之间竟不翼而飞!而公安部根本未存任何副本,以至于新任公安部长拉马只能要求德国联邦印刷公司提供合同的文本。而当拉马亲自带队到德国调查那家公司时,原来经办此事的总经理不知何故已提前退休,让阿方调查人员扑了个空。
案情进展不顺,三名案犯也均不认罪。希姆奇更是嚣张,一会儿称自己是政治的牺牲品,一会儿又威胁“不要逼我说出一切”。目前,阿尔巴尼亚检察机关正在抓紧时间寻找更多的证据,争取尽快将真正的贪官绳之以法。
印 钞 案
2002年9月30日深夜,阿尔巴尼亚中央银行副行长萨梅•皮泰的家中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房门打开后,几个执法警察走了进来,看着他们手持的逮捕令,皮泰无奈地站起身来。
第二天一大早,各大报纸纷纷在头版争相报道,皮泰因渎职罪和涉嫌重大贪污案被公安机关逮捕! 他是阿尔巴尼亚近6年来因经济案件被捕的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皮泰卷入的案件又是一桩因国际招标而引起的金融丑闻。2001年年初,阿尔巴尼亚中央银行决定拿出430万美元,通过国际招标印制本国四种货币,包括200、500、1000和5000列克纸币。英国“德•拉•鲁”公司、德国“德弗里恩特”公司、法国“弗朗索瓦•夏尔”公司等均对招标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先后向阿尔巴尼亚央行提出了自己的报价。不知什么原因,作为银行负责此次招标谈判和签约的副行长皮泰,从一开始就对法国“弗朗索瓦•夏尔”公司“情有独钟”。据报道,皮泰在招标期间,就瞒着自己的上司——银行行长察尼,私自到法国“考察”一番,“实地了解”这家法国公司的实力。在此后的竞标中,法国公司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合同。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在双方即将签约的时候,皮泰又提出,目前市场上1000列克纸币中有许多是伪造品,这说明此种纸币安全标准不高,应增加对其的防伪投资。于是,他擅自为这家法国公司追加了60万美元资金。所有这一切皮泰自认为做得天衣无缝,但却没想到他的行为早已引起了监察机关的密切关注。经过周密调查,阿尔巴尼亚最高监察委员会专案组和总检察院反贪局认定,皮泰违反平等竞标的原则,并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涉嫌贪污罪,决定对其进行逮捕。
皮泰要面对的指控还不止这些。在2001年皮泰还利用自己的职权,多次命令把央行的储备金投入外汇市场,干预外汇比价,致使阿尔巴尼亚货币列克一直不合理地保持对美元的强势,阿尔巴尼亚经济因此受到了影响。至于皮泰本人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得到好处就不得而知了。阿尔巴尼亚检察机关就此指控皮泰犯下了渎职罪。
通讯电缆案
希姆奇和皮泰的被捕着实让一些心中有鬼的官员坐卧不安,他们盼着赶快熬过这段时间,让风声渐渐平静下来。但他们的美梦又一次被现实击碎了。2002年11月14日早晨,在地拉那街头人们再次议论纷纷,原来警方在13日深夜将阿尔巴尼亚电信总局副局长萨利阿伊逮捕,原因同样是涉嫌一起严重的经济案件。与萨利阿伊同时被捕的还有电信总局招标委员会主席沙诺。此外,还有两名正在国外的原电信总局官员受到了通缉。
与前面两个案件一样,萨利阿伊和沙诺也被指控在一次国际招标中违背竞标平等原则,从中得到好处,而案件的过程颇带有几分戏剧色彩:1998年阿尔巴尼亚电信总局决定投资120万美元,通过国际招标的方式购买通讯电缆,面对像德国西门子这样大公司的竞标,负责招标工作的萨利阿伊等人却选中了一家名叫“AGF”的小公司,而这家公司刚刚成立不到2个月,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就在人们对此疑惑不解的时候,“AGF”公司又马上将工程转包给了另一家意大利公司。双方签订合同,由这家意大利公司向阿尔巴尼亚提供意大利生产的电缆和其他设备,“AGF”向其提供80万美元作为报酬。没想到的是,那家意大利公司本是一家皮包公司,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电缆完全是场骗局,在签订合同后不久,该公司的老板基亚维罗就来到阿首都地拉那,使用伪造的公司文件骗取了银行的认可,将“AGF”公司从电信总局转汇给他的80万美元席卷而走,从此销声匿迹。“AGF”公司直到多次去电询问都没有回音才知上当。就这样,阿尔巴尼亚政府财政付出的80万美元白白流走,这成为阿尔巴尼亚电信总局1998年的一大丑闻。为了逃避责任,阿尔巴尼亚电信总局官员几年来一直严密封锁消息,直到最近才被检察机关查到线索,也就有了萨利阿伊等人锒铛入狱的一幕情景。
萨利阿伊和沙诺在案发后均不承认自己的罪行,声称没有从这笔交易中得到任何好处。在被关押一天后,两个人分别缴纳数万美元的保证金取保候审。当各路记者闻风来到两个人的家中准备进行采访时,对眼前的情景感叹不已:沙诺刚刚30出头,却拥有1 幢4层的豪华别墅楼;萨利阿伊虽住在单元房内,但其豪华程度也让人咋舌,与其年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1月 26日,法庭开始对本案进行审理,虽然审理工作困难重重,但法律终将对这些贪官做出严正的惩罚。
官民联合打击腐败
2002 年下半年 ,政府连抓3个腐败高官当然产生了很好效果,但如何让这种成果保持下去,成为阿尔巴尼亚朝野议论的话题。让人高兴的是,近期阿尔巴尼亚国内已经形成一种官民联合反腐的良好局面。
2002年11月,阿政府反腐委员会和反腐监督小组联合举行会议,讨论打击腐败问题。阿尔巴尼亚政府总理纳诺也出席了会议,并当众宣布了政府制定的2002年至2003年度防止腐败和反腐败四点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重新审查国家机构的职能,精简机构,保持政府机构的少而精,责任明确和高效能,加强内部监督;政府行政机关面向公民和企业,通过取消“行政壁垒”、简化手续、 提高行政工作的透明度,以满足公民和企业的需求,捍卫他们的权利,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加强与非政府机关在反腐斗争中的合作;严格执法。纳诺在会上强调,严格而及时地落实防止腐败和反腐败行动计划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首先要根除产生腐败的根源和前提,不应把反腐败斗争看作是一阵风,而应是每一位政府部长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日常关心的一项重要任务。
阿尔巴尼亚总检察长索拉库不久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反腐败行动中,“我们不会落下任何一个高级官员,一定会查清每一个事实”。他宣布 ,从2002年初到现在,阿尔巴尼亚检察院已经对146名各级官员提起公诉,公诉的内容主要包括“滥用职权”和“违背竞标平等原则,从中得到好处”两类。在这些官员中,21人已经被正式逮捕,44人已经被送上法庭,66人正在起诉过程中。索拉库表示,将继续努力工作,将反腐斗争进行到底。
与政府相比,民间也不落后。从2002年11月起,阿尔巴尼亚160个非政府组织在地拉那开展声势浩大的“反腐周”活动。这些组织的成员在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活动,动员人们同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作斗争,他们还联合各大媒体开展了反腐倡廉教育。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正在“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