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代表: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强省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坚持教育大省的地位不动摇、教育强省的战略不动摇、教育富民的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挥教育在富民强省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进一步落实。我们把学前教育纳入了公共服务体系,“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进入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新阶段;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更加注重因材施教;职业教育突破发展,显著改善了劳动力素质和结构;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保持和巩固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我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靓丽名片。
社会进步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支持,人才培养要靠教育实现。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培养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建成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的教育体系,实现这次省委报告中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新贡献。

西安市未央区方新小学校长刘清荣代表:
教育要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一根粉笔、一个教鞭”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怎样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如何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一个教育理念的转变,更是实现这次省委报告提出的“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高,率先在西部地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国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宏伟目标的重点所在。
赵乐际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我觉得除此之外,城镇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也亟待提升。拿我们学校来说,60%的学生都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国家拉大城市构架,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的过程中,农民工子女——这些城市建设者的孩子们,也应该享受到教育现代化的成果。

安康阳光学校校长徐兴堂代表:
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陕西省不断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加快健全城乡统筹的特殊教育体系,令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很振奋,更为残疾孩子的未来撑起了一片蓝天。
让残疾孩子就业有出路,关键在教育。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以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通过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从而提高学校“安全、健康、文明、快乐”的教育环境软实力,达到让残疾孩子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学会交流、懂得知识、掌握技能、能够就业、实现价值。特殊教育的研究机构不多,发展大多靠借鉴和创新,作为教育界代表,我呼吁能有更多的平台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让残疾孩子也能改变命运。
作为安康团代表,我注意到安康一些边远贫困山区,发生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比较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严重损失,令人痛心。从教育层面究其原因,我觉得是因为父辈们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走出大山的智慧和力量。现在要让他们的孩子走出大山,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真正把有能力的人才流动到那些教育需要的地方去。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