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中旬的一天,雨后初晴,地处南江河上游的上两乡大河中的水位比平日升高了30多公分。这天上午,时任南江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王瑛在洋滩村检查贫困户帮扶工作,行至银河观时,她看到一个农民杵着一根长木棒,背着一袋农家肥,在大河中央的深水区十分艰难地往河对面走。
“你们看看,那个老乡多危险呀!要是突然来了大水咋办?”王瑛立即停下脚步,对随行的乡村干部说,“难道这附近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吗?”
“哎!王书记,这条河把我们这个100多人的社划成两半啰!”当时担任洋滩村一社社长的吴伯军说:“你看嘛,我们这个社只有河对面那么一块集中的田地,30多户每户都有一小块,一年四季,老百姓就是这样赤脚过河,有几次发洪水,几个老百姓为了过河抢栽抢收,差点被洪水冲走了。”
“老百姓过河这么危险,这么艰苦,咋不想办法修座人行桥呢?”王瑛沉着脸问道。
“规划搞了好几次,就是因为没资金落实不了,我们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一名乡干部说。
“这件事情不能再说以后了,必须马上行动。走!我们去看看修在哪里合适。”说着,王瑛带着乡村干部在河边走了三个来回,确定了修桥地点。随后,王瑛又与大家现场核算了建桥所需的物资、经费,研究了建桥方案。她当场表态:“洋滩村是县纪委的挂联村,农民过河难我们有责任解决。回去后,我负责给你们协调建桥所需的钢绳、铁丝、水泥和资金。乡村负责组织老百姓投工投劳、开挖基础和安装。基础工程明天就开工,三天后,我专门来检查。”
三天后,王瑛又带领县林业局、以工代赈办等部门负责人来到该村,现场协调解决建桥所需的400米钢绳、50公斤铁丝、5吨水泥和3万元资金。
工程开工后,王瑛不仅多次打电话了解工程进展,还专门带着香烟到工地看望慰问民工。在王瑛书记的关怀支持下,经过20多天时间的建修,一座长120多米、宽1.5米的铁索桥建成了,老百姓多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为铭记王瑛对百姓的关爱,当地农民自发在这座铁索桥头的一块大石头上雕刻了三个醒目的大字——“连心桥”。
文章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