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村民监督委会制度,今年以来未央区确定了“先行试点,不断提高,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创建了“三种模式”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机制,收到良好效果。
(一)摸清区情底子,确立工作模式。未央区地处城郊,既有年收入近千万元的富裕村,也有处于改造中的城中村,还有位于汉城遗址保护区内收入较差的村。区纪委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调研、走村入户访问等形式,摸清了全区204个村的整体情况,并根据村情和干部素质差异,建立了不同模式的监委会。两委会干部团结、群众素质较高、各方面情况较好的村,监委会在党支部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村子整体情况处于中游,党支部和村委会主任能够相互配合,信访矛盾较少的村,监委会在党支部领导和帮助下开展工作;村子情况复杂,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不团结的村子,监委会在街道纪工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抓住重要环节,合法合民意。在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中,该区纪委注重抓好宣传、选举和培训等重要环节。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之前,通过召开村民动员大会、印发相关资料、利用闭路电视等方式,广泛宣传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意义、要求和目的,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选举监委会成员过程中,严格把握程序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先由村民从村民代表和党员中直选产生监委会委员,再从监委会委员中选出主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区纪委负责对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进行培训,街道办负责对村民监督委员会委员进行培训,每半年培训一次,并根据需要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将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三)规范运作模式,不断完善提高。完全自治模式的监委会,在党支部指导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监委会独立行使监督权,对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实施监督,使原本各方面都比较好的村走上规范化、公开化、民主化道路;村党支部领导模式下的监委会,村党支部支持监委会工作,并在大政方针上为其把关,监委会对村委会工作实施全面监督,加强农村村务工作监督,使处于中游的村子向第一类村子迈进;在街道纪工委领导下的监委会,街道纪工委领导和帮助监委会开展工作,监委会做好村两委会之间的沟通和协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通过帮、扶、带,加强对村务的监督,使原本落后的村向先进村转化。经过1至3年的努力,随着农村干部群众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的提高,在村党支部和在街道纪工委领导下的村民监督委员会逐步向完全自治模式转变,逐步弥补现行体制下村民自治组织缺乏有效监督的制度缺陷。
截止目前,未央区共在60个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完全自治模式的村15个,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38个,在街道纪工委领导下的村7个),向两委会提出意见建议110多条,绝大多数被采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文章来源:西安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