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6时许,当记者从陕西省柞水县石瓮镇石瓮子村采访归来时,正巧赶上了石瓮镇政府机关“廉政灶”的开饭时间。除了下乡干部外,留在镇机关的干部纷纷走进食堂,吃上了“廉政灶”。
一进入“廉政灶”大厅,就醒目地看到墙上贴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字样,同时还贴着每周食谱以及菜价表。石瓮镇党委书记王能成告诉记者,之所以把这两句话贴在墙上,就是让每位来这里吃“廉政灶”的干部都要时刻想到农民种植粮食的不易,更好地体贴农民、爱护农民和为农民服好务。
据介绍,根据每次来的人数多少,“廉政灶”一般都订好了套餐。由于石瓮镇管理账单的人员外出,记者没有看到石瓮镇的套餐菜单。但下梁镇政府“廉政灶”的套餐菜单也是同样的标准。套餐菜单分为3人-5人以下、3人-5人、5人-8人、8人以上不同的接待标准,但不论是哪级领导,标准都是每人每顿10元的标准。这是一份3人-5人以下的套餐——凉菜:凉拌黄瓜、3元,木耳土豆片、3.5元,柞水豆腐干、3.2元,凉拌山野菜、3元;汤:三鲜汤或青菜豆腐汤、3元;主食:素饺子、6元,卤面、6元,各种调料8.3元,标准为30元。
和记者坐在一起吃“廉政灶”的人正好10个人,炒菜有西红柿鸡蛋、尖椒土豆丝、炒豆腐、豆豉腊肉、炒包菜、烧茄子和青菜西红柿汤,主食是炒米饭。王能成指着摆着桌面上的饭菜对记者说:“这6菜一汤加米饭,总共才30多块钱,我们人均才3块多钱,却比在外边吃得既可口又经济。”
石瓮镇是柞水县的旅游大镇。为了搞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今年5月1日,石瓮镇“廉政灶”正式启用,仅仅4个月时间,廉政灶就得到干部群众的喜爱,甚至一些外地来的游客也想感受一下“廉政灶”。过去石瓮镇每个月接待费用超过1万元,启用廉政灶以后,每个月接待费用只有2000元左右,每月减少了8000元开支。
柞水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周万品介绍说,从2007年开始,为了改善乡镇干部职工用餐条件,县财政每年为每个乡镇补助3万元,按照每天8元标准,为职工每天补助3元钱;县以上领导下乡指导工作,按照每顿饭10元标准,在乡镇食堂就餐。后来,逐步发展到上级领导来检查指导工作时,也全部在乡镇食堂就餐,大家亲切地把乡镇食堂叫做“廉政灶”。目前,包括省级领导干部在内的各级领导,凡是来柞水乡镇指导检查工作的,遇到吃饭时间,都到乡镇“廉政灶”就餐。
整个用餐时间只用了半个多小时,用餐者称赞说:“吃得太可口了,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资金。”石瓮子村村民张庆寿感慨地说,过去经常看到镇干部在街道上喝得脸通红,老百姓背后议论纷纷。自从实行了“廉政灶”制度,再也看不到干部大吃大喝了,干部作风变化大了。
目前,不仅在柞水县16个乡镇,而且在商洛市7个县区的所有乡镇都实行了“廉政灶”制度。“廉政灶”已经成为商洛山区干部廉洁从政的一个符号。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