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公款大吃大喝,为群众深恶痛绝。如今,在陕西省商洛市各乡镇机关,“来人接待一律不进营业性餐馆而在乡镇机关食堂就餐。”此规定不仅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评价,乡镇机关食堂也因此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廉政灶”。“廉政灶”的推行,建立起了乡镇公务接待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不正之风。
“来人接待一律不进营业性餐馆而在乡镇机关食堂就餐。”此规定不仅受到了陕西省商洛市各级各部门的高度评价,乡镇机关食堂也因此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廉政灶”。如今,商洛全市7县(区)163个乡镇普遍建立起机关“廉政灶”,基本结束了在营业性餐馆安排公务接待的历史。“廉政灶”的推行,犹如一股春风,荡漾在商山深处。
一项源于基层的改革举措
洛南县率先进行实践探索,努力实现乡镇在营业性餐馆的“零接待”目标。如今,两年多过去了,当初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各县(区)积极投入到乡镇“廉政灶”建设的实践之中。
商洛是一个7县(区)集中连片的国定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过去,一些乡镇在公务接待方面,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跟不上,监督不到位,以致造成少数干部在公务接待中讲排场、比阔气,大吃大喝;个别干部以接待上级领导为名,假公济私、“搭车”消费,或变相贪污、中饱私囊;加之一些乡镇长期打白条举债消费,致使一些餐馆出现经营困难而走上上访讨债之路。乡镇公务接待中的不正之风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2007年3月,新任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普庆在批阅信访件中了解到:丹凤县庚岭镇政府拖欠临街个体餐馆10多万元债务,引发餐馆老板集体上访讨债,致使政府机关无法正常办公。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张普庆,感到乡镇公务接待管理问题严重,必须下决心进行解决。随后,他在自己包抓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洛南县麻坪镇调研时发现,该乡镇机关食堂办得很有特色,上级机关来人也在机关食堂安排接待,非常经济实惠。他当即向随行的县领导提出把乡镇机关食堂办成乡镇公务接待的“廉政灶”的设想,并要求洛南县率先进行实践探索,努力实现乡镇在营业性餐馆的“零接待”目标。
如今,两年多过去了,当初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商洛市的乡镇都支起了“廉政灶”,并且办得红红火火。
日前,记者在柞水县营盘镇机关“廉政灶”看到,这里设置了餐厅、操作间、储藏室,县上统一配备了冰箱、消毒柜、煤气灶等,可满足40余人用餐。镇上将原有1.2亩集体用地固定为职工菜地,种植白菜、豆角、黄瓜等应季蔬菜,节约了用餐成本。
随行的柞水县纪委书记贺国琴介绍说,全县16个乡镇都推行了接待用餐与干部职工食堂合二为一的“廉政灶”。为办好“廉政灶”,县财政除解决炊事员的工资问题外,还为每个乡镇拨付3000元,用于购置各种厨具、餐具。“廉政灶”制度的推行,使全县各乡镇公务接待支出逐年减少。
在商洛市纪委大力推动下,各县(区)积极投入到乡镇“廉政灶”建设的实践之中,创造了不少新鲜经验。商南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把办好乡镇机关“廉政灶”作为加强基层廉政建设、塑造政府形象、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的窗口工作来抓。山阳县委、县政府责成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并在全县明文规定:县级机关干部到乡镇下乡时一律在乡镇机关灶就餐,并按规定支付餐费。柞水县要求以建好乡镇“廉政灶”为载体,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勤俭节约教育,努力营造一个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个市全部乡镇机关的实践
商洛市纪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发文要求,实现乡镇公务接待“零报销”:一是保障经费投入,二是健全完善制度,三是实行民主管理,四是加强监督检查。
下梁镇位于柞水县的城乡结合部,多年来,由于机关食堂条件简陋,难以满足职工统一就餐需要,中午大多回家吃饭,干部“走读现象”严重。现在,大家都在“廉政灶”用餐,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蒜泥黄瓜、青菜豆腐、西红柿炒鸡蛋……”该镇制定了一日三餐的菜谱,都是家常菜。一位负责管理“廉政灶”的干部说,“现在再也不为接待吃饭问题发愁了,到了吃饭时间,只需要给机关食堂通知做多少人的饭,炊事员就会做出合理安排。省事省钱吃得好。”
记者注意到,洁白干净的“廉政灶”墙上,张贴着《职工就餐制度》、《来客就餐制度》、《食品材料采购制度》、《炊事员管理制度》等,确保“廉政灶”运转协调,为本单位和上级单位来客提供准时、安全、卫生的用餐。
针对“廉政灶”建设,商洛市逐步形成了一套实用、管用、有用的操作办法。
商洛市纪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机关“廉政灶”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商洛市乡镇机关“廉政灶”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要求由县区政府投资在各乡镇统一建立健全机关“廉政灶”,在保证职工日常就餐需要的同时承担公务接待任务,实现乡镇公务接待“零报销”。具体做法是:一是保障经费投入。采取“县区拿大头、乡镇补零头”的办法,支持乡镇配置冰柜、消毒柜、电饭煲等炊具和其他接待必备的设施,炊事员的工资由县区财政统一定额预算。二是健全完善制度。公务接待一律安排在乡镇机关“廉政灶”,每人每餐限额10元,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用支出。乡镇财务支出不得报销营业性餐馆票据。三是实行民主管理。由乡镇一名领导分管“廉政灶”公务接待工作,并推选机关干部代表轮流管理。物资采购及出入库造册登记、建账管理,坚持日清月结制度。每笔接待费用核报时要由经办人和批准人签字。公务接待开支情况列入政务公开范围,逐月公开。四是加强监督检查。由县区纪委会同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定期组织明察暗访,对公务接待中的违纪违规现象及时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如丹凤县纪委深入乡镇和村组进行明察与暗访时,发现有部分县直机关干部在乡镇机关灶就餐时未按规定交纳伙食费,立即责令当事人补交了伙食费,并对未按规定收缴伙食费的乡镇进行了批评。
在“廉政灶”建设过程中,镇安县纪委明确向各乡镇提出了“四不准”,即不准以“廉政灶”为名,搞豪华装修;不准超标准接待,奢侈浪费;不准个人承包,谋取私利;不准挪用公物,占为己有。并下发了领导干部厉行节约提醒书,友情提醒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各乡镇也本着实用、节约的原则,对“廉政灶”财产管理、物资采购、接待标准等都做出具体规定,着力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一种值得推广的做法
大家感到“廉政灶”主要有这几个好处——降低了公务接待费用;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陕西省纪委今年将在全省乡镇逐步推广商洛市建设“廉政灶”的做法。
下梁镇党委书记谢晓军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现在在‘廉政灶’吃饭,就是半小时左右,节约了应酬时间,使自己腾出精力抓工作。”
柞水县石瓮镇党委书记王能成说:“镇上充分发挥人大、纪委、财政的共同有效监督作用,坚决杜绝进营业性餐馆就餐的现象,切实做到零招待。”通过采访,大家感到“廉政灶”主要有这几个好处——
降低了公务接待费用。乡镇机关“廉政灶”的建立,有效纠正了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不正之风,降低了乡镇公务接待费用,节约了大量资金,缓解了财政压力。据初步统计,自建立乡镇机关“廉政灶”以来,全市乡镇机关年公务接待费平均下降70%以上,全市乡镇年均节约经费400余万元。商洛基层同志普遍反映:我们的负担明显减轻了!
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乡镇机关“廉政灶”的建立,不仅实现了乡镇在营业性餐馆的“零接待”,而且从制度上规范了公务接待的标准,堵塞了滋生腐败的漏洞。2008年4月,商南县十里坪镇两名领导在经营性餐馆安排公款接待,花费了200余元。县纪委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在全县通报批评,责成两名乡镇领导承担所花费用,并对其实施警示训诫,在全市引起强烈震动。此后,市县两级纪委经过多次检查,均未发现公务违规接待的问题。
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乡镇“廉政灶”建立后,既消除了在营业性餐馆接待上级领导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廉洁从政的公信度;又拉近了上级领导同乡镇干部感情的距离,增强了亲和力。丹凤县桃坪乡干部林玉峰动情地说:“我在乡镇工作了20多年,过去从来没有和县上领导同桌吃饭的机会,现在实行了‘廉政灶’,时常和上级领导在一起吃饭,既探讨了工作,又交流了思想,心里特舒坦!”
张普庆认为,乡镇机关“廉政灶”制度的推行,建立起了乡镇公务接待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不正之风。
据了解,陕西省纪委今年将在全省乡镇逐步推广商洛市建设“廉政灶”的做法。
(2010年2月5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