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运用警示训诫手段
促进政府行政效能建设
宝鸡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倪宝生
近年来,宝鸡市纪委、监察局在实践中注重将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与行政效能建设结合起来,着眼于提高行政执行力,进而促进政府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在部分干部思想中存在一种片面认识,那就是只要廉政,不讲勤政,认为只要不把国家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就是好干部。因而对工作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不认真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待群众“冷、硬、横、推”等庸政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同时,现有的党纪条规对以上行为的处理没有明确的界定,这些行为难于上升到党政纪处分的程度,使得纪检监察机关缺乏适用的监督手段,对以上行为的约束和处理尤为困难,客观上不利于政府机关的形象和政府工作的落实。我们认真分析以上错误认识的根源,紧密结合监督实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大胆使用警示训诫工作手段,从根本上克服了这些干部对廉勤政的错误认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公务员庸政行为甚至腐败问题的发生,确保了政令畅通,大大提高了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一是将警示训诫防线与提高行政执行力结合起来,促进工作落实。 从2004年至今,市委、市政府相继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各项创建活动开展效能督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完成。工作中,监察机关创造性地将警示训诫引伸到效能督查之中,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或被动应付等情况,大胆使用警示训诫手段,促进工作落实。2004年年底,国家验收组在对我市创卫、创模等“双创”工作进行初步验收后,指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40多个需要在短时期内整改到位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分类,把由于工作不力、履行职责不到位、作风不实等原因造成进展缓慢的工作项目作为督察督办的重点,一次给包抓的22名县处级在内的40多名干部发放了警示提醒通知书,并提出了严肃的整改要求。警示通知书的发放,在干部队伍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大家普遍感受到了压力,当时,个别干部想不通,私下发牢骚,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搞“双创”,监察机关还给自己发警示通知书,觉得很委屈,针对这种情况,监察机关和这些干部开展了一对一的谈心活动,向他们讲清了道理,使他们认识到这是市委、市政府关心爱护干部,向干部早打招呼、早提醒,避免干部犯错误的积极措施,增强了责任心,澄清了错误认识,这些干部积极整改,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这40多个具体问题,而且还举一反三,使得考核验收的其他指标上升了十多个百分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国家验收组称赞在创建工作中加强效能督办是一大特点和创新。截止现在,我市先后成功实现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以及“国家节水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创建活动,全市没有处分一名干部,通过警示训诫这种勤政预警,提高了政府执行力和执政能力,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也提高了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倡廉工作水平,实现了干事与干部队伍建设的“双赢”,实实在在的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二是将警示训诫与机关纪律作风整顿结合起来,促进机关作风转变。近年来,我们通过行风评议、“千人公开评议”等活动,发现人民群众对部门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工作作风颇有微词,集中反映为个别机关存在上下班迟到、早退,上班期间部分工作人员上网、打牌、玩游戏、炒股以及对待群众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冷、硬、横、推”等。市委、市政府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以上问题集中反映了目前个别机关和部分公务员不思进取,对待工作应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也反映了个别同志对群众感情淡漠,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在市委、市政府开展的 “抓落实、促发展,实现干部作风大转变”教育整顿活动中,市政府责成监察机关会同人事部门对全市机关单位的纪律作风进行了明察暗访,对发现的典型人和事,甄别情况分别进行了处理,对某县司法局局长等人上班期间在办公室打扑克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而对发现的其他轻微问题则由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对其分别施以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等,通过实施警示训诫,既有效纠正了部分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庸政行为,又为其提供改正错误、继续积极工作的机会,这些干部身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新焕发,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三是将警示训诫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对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实施警示提醒,堵塞了监管漏洞,保证了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中,纪检监察机关及时跟进,提前打招呼、早提醒,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工程建设过程可能发生的不廉洁行为,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2006年3月,凤翔县水利局下属的三个水管站将要分别开工建设水利工程,此前,县水利局纪委对这三个水管站的站长分别实施了事前提醒谈话,提醒他们一是要确保按期完工,在“快”字上做文章;二是要确保工程质量,在“好”字上下功夫;三是要确保不出事,在“廉”字上把好关,经过提醒谈话,从主观上对三位站长形成了软约束,既增加了压力,更增添了动力,目前,这三项工程已经全部按期保质完工,经过审计部门的审计,未发现任何违纪问题,达到了“工程优秀,干部不出事”的预期效果。同时,我们还将警示训诫手段运用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中,对个别执法人员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吃拿卡要等影响投资环境的行为及时纠正,仅2006年一年,全市共对影响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诫勉督导和责令纠错51人,及时纠正了影响投资环境的突出问题。
四是将警示训诫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政府各项改革顺利进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构建警示训诫防线过程中,我们注意将警示训诫运用于源头治理工作,促进了政府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政府集中采购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政、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市积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全市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采购额逐年上升,2003年达到了8000余万元,横向比较来看,我省的西安、咸阳等城市当年政府集中采购额都多达数亿元,明显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当年省委对我市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时,省检查组向时任市长姚引良指出了我市在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并希望我们能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姚市长对市财政局局长进行了提醒谈话,要求财政部门完善措施,堵塞漏洞,要求监察机关加强监督检查,配合财政部门限期整改。财政部门变压力为动力,完善制度,不断加大工作力度,2004年,全市政府集中采购额即达到1亿7000万元,2005年达到2亿8000万元,去年达到了3亿7000万元,受到了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的充分肯定。在警示训诫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重点放在督促整改上,要求有关单位完善监督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堵塞漏洞,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了不廉洁问题的发生。
实践证明,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不仅在促进干部廉政方面起到了教育挽救的作用,而且在促进干部勤政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教育挽救作用,他完全符合中央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是惩防体系在我省的生动实践,也符合十七大提出的“三个更加”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要求,体现了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反腐倡廉建设思路,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文章来源:自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