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廉政监测评估科学预测反腐趋势
打印


   廉政建设监测评估体系,是以综合而科学的廉政评估指标体系为衡量内容,以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与分析预测为对策依据的系统工程。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将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产生积极影响。

   一、廉政建设监测评估体系的主要目标

   (一)准确描述腐败状况。将来源于社会及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对公职人员贪污、腐败、渎职案件的举报、投诉、立案查处等客观信息和群众对上述现象的认知、对廉政建设的评价等主观测量加以综合,形成科学的指标体系。(二)监测和评估教育、制度、监督等反腐倡廉举措的实际效果。对重大反腐倡廉举措推出前、中、后不同时期的廉政建设监测指标的变化加以量化的比较分析,评估这些重大反腐举措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省市县多层次、跨行业的信息收集系统,综合运用定点监测、抽样调查、深度访谈、典型案例分析等手段,多角度综合分析,为科学防范提出对策建议。(三)科学预测反腐趋势。在对数据资料和案例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腐败现象进行类型归纳,提取案例与当事人的特征,发现相应的诱发与控制因素,进而提出有效的政策性建议。

   二、廉政建设监测评估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区域、行业和重点相关领域腐败指数的设计和监测。参照贫困率、基尼系数、失业率等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指标,以举报、投诉、案件查处等为客观依据,以公众满意度为主观评价,准确描述不同区域、行业的腐败状况。腐败高发领域主要有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股权转让、城市国有土地开发中的土地流失、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政府采购系统中的官商合谋、银行和金融机构转移藏匿资产和操纵市场、干部任用中的不正之风、教育事业乱收费以及某些私营企业对国有和集体财产的侵蚀等等。(二)公众反腐倡廉满意度和信心指数监测。可采用电话访谈或问卷调查的方式,建立公众反腐倡廉的定期满意度指数和信心指数,并对群众的认知、评价、具体建议及行动选择等参与路径进行监测。(三)快速反应调查。对新发现的典型腐败案件建立快速反应调查机制,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为查处腐败提供参考。

   三、廉政建设监测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设立监测网络。应考虑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反腐倡廉监测系统,包括专家组、监控中心和覆盖主要区域的监测站点。专家组负责监测指标的设计和修订、监测数据的分析、监测报告的撰写等;监控中心负责监测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监测项目的具体实施等;监测站点负责具体数据的采集、汇总和上传等。(二)设定调查方式。1、文案收集:收集相关公开资料,人均收入、基尼系数、失业率、贫困率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指标为一类,报刊公开发表的腐败案件及公众反映为另一类。2、新闻监测:对于新闻发布的腐败案件及公众反映进行分类统计。3、站点监测:根据设立监测站点、设计好的指标采集数据。4、电话访问:主要针对舆情类、满意度类、快速反映调查等公众认知和评价问题。5、问卷调查:其信息更丰富,更能配合年度指数研究与监测。6、个案访谈:根据需要对相关专家和对象进行深入访谈。(三)产出形式:1、腐败预警指数。2、区域、行业、领域腐败评价指数。3、公众反腐倡廉满意指数和信心指数。

  

文章来源:(纲要办)


上一条: 中纪委监察部通报《实施纲要》贯彻落实情况
下一条: 在国民教育中加强廉洁教育的思考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