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基层信访工作
打印

基层信访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是一个地方的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利益关系和各类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群众信访量不断增加,已经成为我们各级各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信访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容忽视。

一、农村信访问题的产生与思考

一是信访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政策观念普遍增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和注意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信访问题大多是利益之争;

二是宣传教育没有跟进,思想观念与社会发展不和拍。一些群众思想观念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部分群众全局观念淡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心态失衡,不满情绪增大;

三是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发挥好基础地位和作用。由于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责任心、方法不当,一些干部重发展、轻稳定,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一般问题解决不当上升为信访问题,群众对基层干部信任缺失。

二、农村基层组织现状分析

目前,在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与当前的发展形势和工作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已经影响到基层政权和党的形象,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和重视。

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强,软弱涣散,工作思路不清,没有工作方法,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部分农村干部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的法制意识不强,有法不依,有的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独断专行,不尊重民意,有的采取愚民政策,糊弄百姓,引起党群干群关系,失去了群众的信任,使简单问题复杂化,致使问题越积越深,越积越不好解决,甚至引发群体性上访。

二是农村基层组织中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缺乏活力。有些党组织只注重抓经济发展而忽视培养年轻干部党员,甚至长期不发展党员,在非党群众中造成了入党难,尤其是青年入党难现象,挫伤了他们要求入党的积极性。使用年轻干部渠道不畅,致使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缺乏工作活力。

三是农村干部待遇低、无保障,很多村组干部外出务工经商,流动性大,特别是村民小组干部无待遇标准和来源,组干部变动频繁,甚至一些村长期没有组干部。造成农村问题无人管、不愿管,问题越集越多、小事成大事。

三、做好农村信访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组织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对待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处理好每一次来访、每一件来信,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办,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

二要建立健全信访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健全信访问题处理体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重点要在抓基层、抓基础上下功夫,使信访工作重心下移、责任下移、关口前移,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确保民情、民意、民智通畅上达;有效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构筑起精力集中在一线、矛盾发现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的工作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来自于基层党组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处于社会生活的第一线,如果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要强基础、抓班子,带队伍,只有基础牢固才能筑牢防线,化解问题,赢得民心。

四要拓宽农村基层干部选拔途径,壮大基层党员队伍。本着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拓宽发展党员的视野,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将那些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从大中专学生、复转军人、专业技术人员、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选拔政治素质高、有一技之长、会管理、懂经营、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充实到农村“两委”班子中来。不断扩大党在农村的联系面、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强党的执政基础。

五要完善体制机制,实施基层基础保障。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政权的运行保障机制,在组织上实施村民自治,在保障上要建立财政供养机制,全面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特别是村民小组,也要纳入保障范围,确保村组干部报酬有保障、事务管理正常运行。使基层干部把心思和精力能够投入到社会事务管理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稳固基础、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障社会稳定长治久安。


上一条:“三转”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条:关于反腐倡廉的几点浅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