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信访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预防处置紧急突发信访事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成因,把握特点,思考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一、紧急突发信访事件的特点
从已经出现的突发信访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组织严密。大多经过事先周密策划,一般都有台前幕后的组织指挥者或中心人物,有明确的目的和专门的联络方式,有组织,有筹资,有可靠的后勤保障。对于政府和老百姓来说,属“突发”事件,但对参与者来说并非“突发”。
2、利益相连。上访人往往是相互认识或者关系密切的,即使上访主体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反映问题具有同一性。如对村干部违法或经济问题,对邻里纠纷而引发的伤害案件处理和民事判决结果不服等引发的农村集体访案件,有些当事人不是依法上访,而是到处串联,集体上访,大造声势。
3、危害严重。上访人围机关、堵大门、拦火车、阻公路,有的手持标语在政府门前喊口号、集会、游行、静坐,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严重干扰了国家机关正常的办公秩序和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损害了政府的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2003年,某省五百余名企业军转干部推翻铁路防护网,强行进入省会城市火车站,在铁轨上静坐,造成铁路交通瘫痪2小时20余分钟,损失极其严重。
4、时间紧迫。突发事件发生突然,处理不及时极易造成连锁反应;若处理不当,矛盾容易激化,有可能演变成更大规模的信访事件甚至群体性事件,造成更坏的影响。
5、解决困难。引发信访突发事件的因素多元化,问题解决难度很大;反映的内容庞杂,时间跨度大,调查取证难,工作量大;上访人情绪对立,容易使矛盾激化;参与人员众多,情况复杂,合理要求与不合理诉求互相交织,增加了问题处理难度。
二、当前突发信访事件的成因
造成突发信访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又有工作作风方面的直接诱因;既有体制方面的问题,又有群众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群众利益受到损害,诉求不能实现是形成突发信访事件的客观因素。一是各项改革政策的出台,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人既得利益受到损失,常常通过群体性上访反映出来。如国有企业的改制、基金会造成农村金融市场的混乱都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二是党务政务公开不够,造成群众不满。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和不透明,许多“村官”将村中大小事独揽,疏于监督,造成群体性上访。
2、有关部门处置不及时、不妥当是形成突发信访事件的主观因素。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多由个体矛盾的积累、升级所致,一般都遵循先个人后集体,先基层后越级,先正常后越轨的发展过程。有关部门不重视,致使问题久拖不决,群众心生怨气,认为把事情闹大,强化信访活动的力度,才能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继而引发突发信访事件的发生。2007年,南方某地一辆正在高速行驶的大巴车被焚,事故造成27人死亡,灾难制造者葬身火海。经调查,事故源于肇事者父亲因养老金问题长期上访未能解决而恶意报复所致。
3、别有用心的人组织、煽动是造成群体性信访事件的社会因素。基层组织涣散,放松了对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被他人操纵、利用。农村帮派斗争、家族恶势力、曾受处理人员、拖欠规避税费者常组织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访制造事端,向政府施加压力以达到个人非法目的。
三、预防和应对紧急突发信访事件的思考
1、领导重视,快速反应。党政领导要亲自出面接待,靠前指挥,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安定民心,控制局面,组织工作组及时进行专题调查处理,向相关部门通报并根据事件处置进展续报情况,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处理重大集体访协调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一旦事发,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快速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影响。2010年7月5日,咸阳华润纺织有限公司发生了万人群体性信访事件,事件发生后,咸阳市市长庄长兴立即召开省市相关部门联席会议,与香港华润纺织集团高层进行谈判,协调企业正视、解决职工的合理诉求,会议扭转了企业处置事件的态度,成为平息事态的“转折点”。
2、强化宣传,教育疏导。利用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宣传政策法规,让群众了解强农惠农政策和各项政策法规,引导群众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自觉做到不参与各种激化矛盾的行为和影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加强民主监督管理,深化政务、村务、企务公开,把群众关注的“热点”、发展的“难点”,廉政的关键点作为公开的内容,准确掌握群体突发事件的思想脉搏,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推行社会参与解决纠纷机制,充分发挥派出所、司法所、居委会、维稳办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从源头杜绝突发信访事件发生。
3、关注舆情,切断传播。舆情动态的有效监管是防止事态扩大和事件性质发生变化的重要环节。利用技术手段24小时监控网上舆情,随时掌握事件动态性和深层次的情报信息,删除关于事件本身的负面跟帖,防止同行业或有共同利益的群体在网上呼应,发生连锁反应。做好媒体、网站关于事件报道的管控工作,公布真相、澄清事实,掌握舆论先机,排除媒体炒作的干扰,做到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最大限度控制负面消息传播。4月份,我市对越自卫反击战退役人员与周边地区同类人员通过网络秘密串联,酝酿在28日西安世园会开园当天举行大规模聚集游行,市公安局及国家安全机关及时在网上封堵、删除组织策划、串联煽动聚访聚集信息,阻止了信息的扩散蔓延,成功防范了聚集游行活动,保证了世园会开园仪式的顺利进行。
4、区分性质、慎用武力。面对突发信访事件,堵不如疏。一般不宜采取以暴制暴的手段,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以教育疏导为主,武力威慑为辅,慎重处置。在处置过程中,正确区分矛盾性质,把一般过激行为和暴力犯罪区别开来,把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区分开来。对暴力犯罪,依法严厉打击,要有预见性和果断性,对事态的发展变化,准确判断,把握时机,决不能“拖、等、看”,等到事件性质变化了、情况恶化了,再采取措施就十分被动,同时防止敌对势力插手,防止对社会有强烈不满情绪的人趁机进行恶意煽动扩大事态,造成所谓的“国际影响”;对群众过激行为,严格遵守政策法规,正确行使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权力,依法对待上访事件的参与者。决定调动警力、采用强制措施、警械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稳定、社会舆论和社会后果,努力做到动警不动武,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
5、公开处理,加强回访。对经多次做工作、上访人始终不满意容易导致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点信访问题,适时召开听证会,邀请相关人员集体“会诊”,群众对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当场质疑,提出意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和信任。对发生赴省进京的集体访和信访老户,主要领导公开挂牌督办,实行定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结案时间,包问题解决的“四定一包”责任制,确保问题解决到位,防止重复上访未果而引发群体突发事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在查清问题的基础上,不论举报的内容是否属实,均应向群众及时答复,对反映属实的讲清处理意见,对失实的问题向举报人进行必要的解释,对属于来访者认识上的问题,应对其做好解释工作,让其息诉罢访。
6、倒查责任,严肃追究。着力防范和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严肃查处引发群体性事件产生背后的腐败问题。对发生的非正常集体访进行“倒查”。一查上访人是否向责任单位反映过此次上访反映的问题;二查责任单位的调查处理情况;三查责任单位接待上访时的态度如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追究哪个环节相关领导的责任,进行责任追究。对已查结的重大、敏感、群众反映强烈的群体性事件实行逆向回查,从查处结果、办案过程、上访经历、直至追溯上访原因进行逐层调查。对调查事实不清、处理不到位的,要求查办人员重新调查补证;对失职、渎职造成越级上访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文章来源:咸阳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