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信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举措,对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我县看,近年来反映村级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问题的信访量居高不下。据统计,2008至2012年,县纪委监察局受理反映村级组织、农村党员干部问题的信访件分别占受理总数的40.7%、37.5%、38.3%、49%和44.7%。
一、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
1、土地征用是农村信访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土地征用涉及资金量大,关联大多数群众利益,因征地中出现的问题造成群访、重访、联名信访现象十分突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反映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问题。近几年,因公路建设和企业用地面积规模扩张,但征地款的补偿标准与群众的心理需求存在的差距较大,失地后的农民群众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问题,心理极不平衡,因而激烈上访要求来追加征地补偿,解决生活生存问题。二是反映村组余留征地款使用和不知去向的问题。征地款中一部分由村组统一管理,个别村组留存集体征地款达百万元以上,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中的道路硬化、绿化、修渠、建广场、集体建房及报刊征订等村上公共建设和公益性事业,但一些村组对征地款的支出情况公布不详细、不到位,个别村组干部变相侵吞征地款,群众对此意见颇大引起上访。
2、村组财务及村组干部经济问题成为农村信访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村干部贪污受贿、侵占、挪用公款、以权谋私等问题;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合理收支在账外循环;三是作风霸道、独断专行、处理问题不公;四是铺张浪费、大吃大喝,挥霍公款;五是村组财务不公开。这些方面成为农村信访反映的共性问题,几乎每份来信、每次来访都有这些方面的反映。这其中村组财务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从近几年下转或直接初核的信访件来看,都是因举报才详细审计村组财务,因反映才详细公开村组财务具体收支情况,借此才能给群众一个说法、一个明白。村组财务不公开、不到位或避重就轻已成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3、惠民政策落实不公成为引起群众上访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低保、灾民建房、安居工程等惠民政策给群众带来了较大利益,但有些村组干部在落实这些政策中存在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现象,在群众中引起了不满情绪和看法。在近年来的接访中,绝大多数群众情绪激动,言辞激愤,对村组干部极为不满。
4、村组干部作风依然是群众反映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村干部作风霸道,独断专行,民主意识不强,办事不公,作风不正,故意为难村民,侵犯群众合法权益。有的村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对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往往采取打击压制的办法,激化了干群矛盾,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信访量增加的原因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和调整,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产生了一些新的利益冲突点,随着农民法制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因惠民政策落实、土地征用、财务公开、农村干部作风等问题引发的信访增多;二是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常年在外,对本村组的经济运行发展知之甚少,不明详情,听到一些群众议论和风声即刻上访,增加了信访量;三是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加大,农民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信任度提高,也是农民群众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产生信访的原因看,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少数村级组织和部分农村干部确实存在违纪违法问题。个别村组干部以权谋私,办事不公,利用职务影响,贪污侵占集体资金,村组干部的腐败问题降低了群众对村级干部的信任产生信访。二是农村民主化进程不到位。村一级实施村民自治,推行村务公开,但有的公开内容不完整,对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务收支情况、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宅基地审批等,公开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避重就轻,流于形式,有的甚至不公开,引起村民猜疑,导致群众上访。三是财务管理混乱。有的村组财务制度不健全,收入不入账,白条支出,随意性大。有的村长期不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民主理财形同虚设,群众对村干部意见大,就借助于写信或上访让上级有关部门来调查核实。四是个别村组干部素质低下,村务管理水平低,群众有意见引起上访。五是个别村民与村干部发生个人恩怨,借此上访反映问题。
三、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农村信访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要从源头上治理农村信访问题,必须加大对《农村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的宣传贯彻力度,发挥纪检、组织、检察、公安、农业、等多个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关口前移,努力消除产生信访问题的土壤。
1、加强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农村信访举报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自控能力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法制观念淡薄,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引发群众信访。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和法纪教育,进行必要的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宗旨观念、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和能力水平,使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作风有一个明显的转变。
2、健全制度,规范村务民主管理。解决农村信访问题要以建章立制为重点,推进依法治村。要完善农村管理体制,理顺体制关系,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制度制定后,必须严格按制度办事。对集体资产的投资拍卖、征地款和土地出让金的分配使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变更、土地的开发利用等,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经全体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不能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小组、村民代表要履行职能,按程序办事,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强化监督,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评议的作用,定期召开这三个组织成员会议,明确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通过他们的参与,提高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村组大额开支的监督。同时与村民理财结合起来,让群众参与到账务核查和审计中来,从而增加财务审计的公度开和透明度,并把审计结果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四)严查案件,教育干部遵纪守法。
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和办案协作区的职能作用,重点对村组干部利用职权以权谋私、侵占集体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坚持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要通过查办案件,达到威慑腐败分子,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目的,使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打击腐败的决心,从而从根本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