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县东樊村党支部带领村民17年无上访的调查报告
——高陵县东樊村党支部带领村民17年无上访的调查
打印

高陵县东樊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和谐新村。村党支部书记雷登弟同志自1995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带领党支部一班人一心一意帮民富,尽心竭力解民忧,及时将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保持了17年问题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全村农民人均收入由1995年的1500元增加到2011年的12020元。东樊村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省级‘五个好’先进党支部”等26个县级以上表彰。东樊新社区也是我省第一个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小村并大村建设农村新社区的试点村。雷登弟个人先后荣获“省级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两届担任“西安市人大代表”等18项荣誉。是什么原因使该村走出了一条发展与稳定的共赢之路呢?

一、抓班子,强基固本

近年来,雷登弟同志带领东樊村党支部一班人按照“抓基层、打基础,建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奔小康”的工作思路,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为核心,通过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按照“六有”建设标准,村上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村两委会办公大楼,建立健全了共青团、妇联、民兵、治保、调解、村监会等各种组织和管理机制。在高陵县农村率先推行村干部每日八小时工作制度和干部值班制度。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是涉及党务村务各项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始终坚持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集体研究讨论表决,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注重在村组干部、致富能手、回乡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近几年共发展党员16名,目前全村党员数累计达46人。坚持每年组织村上党员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考察2至3次,通过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全村90%以上的党员都掌握了致富本领。

二、谋发展,强村富民

东樊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城东3公里处,全村469户,1659人,耕地面积2281亩。村两委会一班人按照“发展多种经营,建设富裕新村”的发展思路,通过召开群众会,做思想动员,引致富项目,办科技培训班,为群众跑贷款等,极大地调动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几年的探索努力,目前,东樊村发展以梨枣、大棚菜种植为主的经济作物800余亩,粮经比达6.5:3.5;发展养殖专业户131户,鸡存栏3万多只,猪、牛、羊等家畜存栏1300多头;发展运输专业户80余户,全村拥有各种大中型机械百余辆;组织引导全村210名劳动力外出务工,群众年增收130多万元;组织全村广大党员群众,采取集资入股的形式,依托西京水泥厂办起了村集体经济——水泥袋加工厂,年创收260多万元,实现利润30万元,为兴办各类公益事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办实事,共建和谐

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党支部坚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兴办公益事业上。先后多方筹措资金32万元,为全村修建“U”型渠11.4公里,新打水泥路2.2公里,使组组通上了水泥路,走在了高陵县农村发展的前列。新打百米深水井12眼,增添水泵等配套设施12台,变压器2台,改造低压线路5.2公里。投资60万元搬迁了东樊小学,实现了小学楼房化。从2003年起,东樊村对村上70岁以上的60多位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10元,年发放补助金近8000元,2004年在全县率先免去了学生学杂费,2005年起开始为村上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1000元,2006年起,村上统一为群众缴纳合作医疗费用,每年缴纳约8000元。组建了全村锣鼓队、秧歌队和自乐班,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双文明标兵”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成立了治保会、红白理事会、治安巡逻队,分工协作,各负其责,为建设平安和谐新农村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建新村,群众说了算

2010年4月,省政府批准东樊村为陕西省第一个利用城乡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小村并大村建设农村新社区的试点村,参照城市化建设标准进行集中安置和改造,集中安置区占地180亩,项目总投资1.2亿元。面对新的发展举措,村党支部抢抓政策机遇,坚持在改革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突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和实干苦干的工作作风,加速推进项目进程,探索出一条永久性基本农田规划区村庄改造的“东樊模式”。

(一)倾情投入 取得群众支持。万事开头难。要改变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粮为本的守旧观念是非常难的,有的群众不但不理解,还冷嘲热讽,甚至还煽动不明事理的群众阻挠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所有这些,并没有动摇村支部一班人实施项目的决心。为了早日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村支部组织干部挨家挨户做宣传,耐心地向群众讲解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村党支部书记雷登第为了群众接受这项惠民利民的好政策、尽快签订拆迁安置协议,他先从所谓的“钉子户”着手。一次不行,就去两次;白天找不到人,晚上接着去。有一户是他的一个亲戚,如果自己亲戚都不同意,下一步的工作还怎么干?群众都在看着当干部的。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方式,最后终于做通了工作。随后,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经过支部一班人的大力宣传讲解,群众解开了思想疙瘩。在小村并大村项目建设民意测评活动中,100%的村民同意并支持此项工作,为项目建设开了一个好头。

(二)民主决策 获得群众信任。民主不仅仅是理念,还是一种治理方法。东樊村怎么拆怎么建,拿主意的事情,全部交由村民自己去做主。从东樊新村的项目规划,新社区安置房图纸,到何时拆掉旧村庄,复垦耕地作何使用,包罗万象的大小决策,全部由村民集体讨论投票决定。在前期的走访调查中,全村选择宅基地安置有388户,占比88%,放弃宅基地迁城居住的有58户,占比12%。为了满足这不同的需求,东樊新村最终确定了4种不同的安置方式,包括就地宅基地安置、县城楼房化安置、就地楼房化安置和县城楼房化+就地楼房化安置。对于自愿放弃宅基地、迁至县城居住的村民,每户奖励3万元安家费用。

(三)规范操作 博得群众认可。集中安置项目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中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被动局面。工作前期,村支部组织村干部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了解,全面掌握东樊村的户数、人口、耕地面积、村庄分布和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根据掌握的村情民意和东樊村的实际,管委会科学规划,悉心指导,从项目的规划选址到拆迁安置方案的制定出台再到工程质量的监督把关,每一项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做到全程参与、细化程序、规范操作。同时,本着账要算清,补偿方案不但要细,而且要合情合理,公共设施形象要好的原则,重点对东樊村拆迁安置方案进行酝酿讨论,经过几上几下,形成了“群众满意、政府同意”的拆迁安置方案,安置方案采取县城楼房化、就地楼房化、县城楼房化+就地楼房化、本村宅基地四种安置方式,每种方式均配有不同的安置政策,并向群众及时公布了本村宅基地8种房屋户型设计效果图,反复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设计方案具有前瞻性、更具合理性。严格规范的程序、以民为本的作风,确保了整个工作顺利开展,仅用半个月的时间,管委会与县房管所、村组干部就完成了全村所有农户资产及地面附着物的评估确权工作。

(三)透明政策 赢得群众放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拆迁安置方案出台后,村党支部采取问答形式,印制宣传手册500多份,逐一发放到每户群众手中,让每户群众了解、掌握拆迁安置有关政策。支部班子成员每天坚持深入一线,与每户群众见面,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疑问,手把手对比算账,用真情换真心,打消了群众顾虑,赢得了群众称赞,同村民顺利的开展了资产确认、户型选择等工作,签订安置协议等。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县纪委派驻了廉政监察组,药惠管委会专门聘请了工程监理,村支部从每个组推选了2名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工程质量监督。集中安置项目实施至今,东樊村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真正做到了稳定安置、和谐安置。

稳定中谋发展,发展中促稳定。东樊村每一位村民,都能切身感受到村两委一班人17年致力于全村稳定与发展的艰辛。而以雷登第为代表的一班人,十几年来也获得了数以百计的各级各种荣誉称号。


上一条:“雷政富事件”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启示
下一条:高陵四项机制强化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