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作风建设,引起了笔者一些思考。
一、作风建设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原因分析
早在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之前,各级领导干部也意识到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希望采取得力措施,促进作风好转。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制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分析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风问题的表现形式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作风从内容来看,包括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它们尽管都属作风范畴,相互之间也有联系,但因概念内涵不同,问题表现也不尽相同。同样,作风问题具有鲜明的地域、部门和个体色彩,不同地域、部门、个体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无疑增加了作风建设的难度。
二是作风问题的产生根源具有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作风是人们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风格。作风方面的问题,究其根源是党员干部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歪曲、错位。由于人的思维具有定势和惯性,因此思想和认识层面的问题不解决,作风问题就难以得到根本纠正。同时,人的思想和行为受条件环境影响较大,又具有不确定性。如,回答朋友、领导、考官提出的同一个问题,答案往往差别较大。作风问题就是如此,在受到个人思想支配的同时,也受到环境、条件等多重因素制约。
三是作风问题的发生蔓延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加速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每个人,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在内的每个个体,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时常会站在不损害、或者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问题、办事情。因此,当党纪国法和经济利益发生博弈时,一些党性不强、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会不由自主地选择后者,逐步丧失了理想信念,染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顽疾,更有甚者受不当利益驱动,走向腐败堕落。
四是抓作风建设的手段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缺乏有效措施,抓作风建设时常会陷入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无奈和困惑。加强作风建设,单位和部门经常会进行一段时期的作风整顿,通过查找问题、制定措施、落实整改等方式进行。但是,往往因为“领导生病、干部吃药”,活动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环节步骤脱节,制度落实不到位,加之没能持之以恒,作风建设“雷声大、雨点小”,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挫伤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加强作风建设的特点亮点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次重要活动。各地区、部门高度重视,广泛参与,具有地区、部门自发加强作风建设所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为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总体看来,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亮点。
一是覆盖范围广泛,步调一致,有利于形成良好氛围。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全国各地各部门作风之弊、行为之诟进行的一次彻底地大排查、大检查、大扫除。整个活动分两批进行,每个单位集中教育时间不少于3个月。中央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均进行了精心安排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督导检查,保证活动取得实效。这样大范围、高集中的活动,就像星星之火,会形成燎原之势。“你抓、我抓、大家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和氛围,避免了以往活动中有的单位开展了、有的单位没动静;有的党员受到了教育,有的党员思想没提高;有的整改效果好,有的效果差等发展不均衡、步调不一致、好坏没参照、成效不明显等弊端,有助于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综合治理,重在治本,有利于问题彻底解决。“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照镜子”,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自己对照党章、纪律,民心和先进典型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正衣冠”,要求正视问题,深刻反省,触及灵魂;“洗洗澡”,要求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问题根源;“治治病”,要求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切实整改。短短12个字,道出了加强作风建设的治标和治本之策,既解决显性问题,更加注重解决隐形问题。这12个字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为着力解决领导干部思想根源和灵魂深处的问题,铺设了桥梁道路。
三是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有利于活动取得实效。作风问题成因复杂,表现多样、但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也有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别,解决问题要“牵牛鼻子”,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把作风问题聚焦到“四风”上,并详细列举了19个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尽管,不同地区、单位、个人“四风”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这19个方面问题派生出来的。中央抓作风问题,高屋建瓴,找准症结,举重若轻,让人有拨云见日之感。各地各部门,只要狠下功夫,解决好这19个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作风方面形成的沉疴顽疾就会迎难而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是多措并举,凝聚合力,有利于活动持续深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除了借鉴常规措施外,还采取有效方法,强化效果。如,发挥领导带头示范作用,包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内的各级领导干部以普通身份把自己摆进去,激发了上行下效正能量。弘扬延安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触及灵魂,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制度治本作用,要求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将作风建设和业务工作牢牢扭在一起。做好督导和评价工作,各地纷纷派出督导组,成立考核评价组,加强督导和考核,提高活动效果。
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加强作风建设要把握好的关系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和人民期望很高。要取得理想效果,关键是不折不扣地抓好作风建设。活动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把握好思想教育和行动自觉的关系。通过学习教育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并不难,难的是要将学习入耳、入脑、入心,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切实加强教育,牢固树立党员领导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坚持正确的利益导向,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守住原则,坚守底线,不受外物所干扰,不被诱惑所动摇,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艰苦的条件下活出人生的精彩。
二要把握好工作环节和整体效果的关系。学习实践活动,需要集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整个活动才能取得实效。这次活动不分阶段、不搞转段,大体可分为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的工作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要切实做到思想认识上不去的不放过,查摆问题不聚焦的不放过,自我剖析不深刻的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群众不满意的不放过,用每个环节工作的效果,促成整个活动的高质量。
三要把握好开展活动和搞好业务工作的关系。尽管不同地区、部门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但都必须扩大活动效果。一方面,要高标准完成中央规定动作和各自自选动作,使学习实践活动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另一方面,要注重制度建设,查找在工作、管理、考核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建立起一套务实管用、简便有效的制度体系,把作风建设的要求体现在各岗位、各环节上,形成用制度管干部、管作风、管业务的良性机制,用制度的长期性维护作风建设的长效性。
四要把握好党风纯洁和民风淳朴的关系。党风和民风关系紧密。优良的党风是凝聚民风的巨大力量;民风的状况是透视党风的一面镜子。党风正则民风淳。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严守政治纪律,提高业务能力,保持良好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释放出正能量,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影响和感染身边群众,用良好的党风促进民风不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