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工作领域 构筑警示训诫防线
打印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为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送来了一把钥匙,为保廉促廉、勤政务实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我们解决基层工作当中的许多困惑指明了方向。我们渭滨区曾有过切肤之痛。原区农村合作基金会负责人王某在主持工作期间,违规放贷2000余万元,至今尚有1300多万元难以收回,对王某个人而言,带来的伤害已不足而论,但对渭滨区这样一个入不敷出的穷区来说则意味着巨大损失,财政压力和干部怨言难以平复。如果当时就有一种提醒预警的制度,不至于给国家、家庭、个人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基于这样惨痛的教训,我们在一直努力探索如何对要害部门、重要岗位加强监督、提前预防的机制。省委、省纪委关于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思路和要求,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使我们豁然开朗。

  区委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渭滨区全面构建警示训诫防线试行办法》和《暂行细则》,经过这一年多的运行,现以正式文件下发。与此同时,还配套下发了《关于实行领导干部提醒谈话的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了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三项制度。注重了狠抓实效,规范操作流程,在全面推开的同时,注意抓好了三个结合,即:注重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与行政效能建设及全区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形成有力抓手。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虽然从上到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但在具体环节和抓落实上缺少强有力的抓手。我区在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中抓住了责任制落实这个关键,以警示训诫手段推动责任制的落实;将警示训诫任务分解给各部门和各乡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区级党政班子成员及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根据责任制分工积极参与谈话。同时,纪委、组织部门还根据区委主要领导的要求,每年对60%以上的乡镇街和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进行谈话,形成上下联动、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为了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建立了警示训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纪委牵头、政法、组织、人劳、财政、审计、信访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收集警示训诫线索,并将线索向相关谈话领导和单位及时反馈。领导干部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五个一”工作中,对已发现的各种问题,按照文件要求及时进行分类谈话,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我们还将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作为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落得不实的单位,在责任制考核中坚决予以扣分,影响其经济利益。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领导,与组织部门通气,影响其年终考核格次与提拔使用。区委领导在下基层检查中,听到群众反映某镇领导生活作风不严谨,有参与赌博的情况,经了解虽然事出有因,情况失实,但仍对该领导进行了提醒谈话,告诫其洁身自好,注意生活作风,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使该同志深受警醒,其本人非常感激组织关心和爱护,进一步改进了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两年来,区级党政领导开展谈话58人次,其中有针对性的开展警示训诫谈话共18人次。纪委、组织部门对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各类谈话121人次。其中有针对性的警示训诫谈话25人次。各乡镇街、部门领导也按照分管业务共对270多人进行警示提醒谈话,基本覆盖了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经济发达的社区、村党政主要负责人。

  强化行政效能建设,促进中心工作

  针对依法行政和政令不畅的情况,我们以警示训诫为“强力助推器”。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环节,对于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不愿意放弃的权力,责令其整改。保证了政令畅通,维护了政令严肃性。围绕廉洁勤政,对迟到早退、出勤不出力等情况,加大监督检查和执纪力度,按照《机关纪律作风五不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监督管理的意见》等相关制度要求,视其执行情况对相关领导予以警示训诫。围绕办事效率低、个别工作人员办事拖拉,生冷硬横等问题,我们着眼于机关作风的改进,保证首问责任制,引导办理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的落实,规范了机关工作人员接待礼仪行为,对照检查情况予以提醒。围绕政务公开,建立诚信政府。在重大决策、财政供养人员录用、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及在社保资金发放等社会关注问题方面,对公开不到位,程序制度执行不严,招投标不严密,社保资金发放不规范的情况,纪委监察部门主动介入,全程监督,充分发挥警示训诫制度的突出作用。

  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之中,特别是结合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化园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及征地拆迁等工作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渭滨区是宝鸡主城区,承担的创建任务占全市创建任务三分之二左右,对创建工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创建工作中,对6名创建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力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了提醒谈话。在临近验收的关键阶段,还对一些责任不清,难以解决的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主持,纪委监察局实施了对相关责任领导的诫勉谈话和责令纠错,发放整改通知书27份,限期整改,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一举达标作出了贡献。虽然上级在创建工作中要求对创建工作不力的要该撤职的撤职、该辞退的辞退。但我们在具体操作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警示训诫这一行之有效的手段,使创建工作中没有一名干部被处分或组织处理。既推动了急难险重的中心工作,又保护了广大干部干事谋事的积极性,做到了领导满意、干部欣慰、群众高兴。

  优化投资环境,服务经济建设

  全力将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渗透到优化投资环境和经济建设中。首先是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文明、公正、公平的执法环境。对黄牌警告制、末位淘汰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落实不力,不到位的单位及时提醒,对个别执法人员作风粗暴,吃拿卡要报等影响投资环境的行为及时纠正、训诫。两年来,针对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共诫勉督导21人,责令纠错3人。如:区国税局干部盛某,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向纳税企业推销葡萄酒,局党组对其进行责令纠错,本人也主动认识到错误并及时纠正,在企业和社会上反响较好。围绕优化投资环境,对于客商投诉中心反馈的问题,及时受理,坚持有诉必接、有诉必查、有诉必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诫勉和纠错,对符合立案标准的坚决立案查处,决不手软。广大客商对我区投资环境满意度逐年提高,信访举报案件逐年减少。破坏投资环境案件大幅减少,2003年20件,2004年10件,2005年只有2件,每年递减50%以上。信访举报2003年121件,2004年87件,2005年56件,递减率年均32%。

  其次,用警示训诫手段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行风评议结果的使用,对连续两年评议为最后一名单位的主要领导要求其引咎辞职,对当年行风评议末三位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诫勉谈话,限期改正存在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收到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果。投资环境逐年好转,招商引资力度倍加显现,落地项目和到位资金逐年递增,形势喜人(2003年落地项目55个,到位资金2.95亿元,2004年落地项目61个,到位资金5.58亿元,2005年截止11月底落地项目67个,引进资金9.42亿元),GDP持续增长,财政收入稳步增加(2003年9337万元,2004年10693万元,2005年截止10月底已超过9620万元)。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我们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融入纪检监察整体工作和全区社会事业发展之中,通过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建立了以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三项制度为支撑的警示训诫防线体系;初步形成了廉政预警、动态监督、保护挽救三个机制;做到了帮助失误者、支持改革者,保护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些单位由原来怕纪委、防纪委、躲纪委转变为主动找纪委谈心、征求意见,请纪委干部给他们讲廉政课,为源头治理、关口前移出谋划策,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进一步树立,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也为构建和谐渭滨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文章来源:(渭滨区纪委)


上一条: 党务公开是创新党建工作的重大举措
下一条: 创建学习型机关要树立学习新观念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