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打印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教育系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指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青少年学生中全面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人生远大理想,是教育系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近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出了《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召开了座谈会研究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工作安排。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已开始掀起学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

   一、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青少年学生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于他们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进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正在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等都对社会风气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给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峻挑战,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课题。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不仅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把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要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为我们提出了非常明确的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紧迫感,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宣传,努力营造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浓厚氛围

   教育系统要大力号召和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讨论,认真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进一步提高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认识。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干部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做在前面,发挥表率作用。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大力宣传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道理,大力宣传和表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橱窗等载体,开辟专栏,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宣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要运用童谣、校园歌曲、格言、主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树立远大的理想。当前,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开展青少年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牢固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

   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各个环节,确保教育的效果

   一是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教学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针对大、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中小学德育课程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在中小学相关课程特别是语文、历史等课程以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有关专业课、基础课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在新一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增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内容。同时,在今后修订课程标准、审查教材内容时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

   二是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实践,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在青少年学生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教育青少年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通过中小学生参加爱国主义基地教育、课外实验实践基地教育和主题夏令营活动,以及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牢固树立起祖国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

   三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要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教师要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校要严格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任用和考核,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

   四、加强工作研究,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一是教育系统将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和理论研究的优势,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发展历史、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及其重要意义和作用等方面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探索,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二是结合当前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实际,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深入开展。三是深入研究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与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学生的认识水平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四是把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弘扬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精神,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系统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并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将积极主动地配合和联合有关部门,努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增强教育的效果,共同营造全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氛围。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网)


上一条: 学习党章 把握先进性科学内涵
下一条: 纪检监察机关要着力健全完善“三个”机制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