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风建设,找准了落脚点,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民生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及切身利益。民生有保障,人民群众才能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富足祥和。因此,作风建设的落脚点应放在着力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上。
改善和保障民生,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民生优先、民生至上,做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做到把实现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落脚点和最高价值准则。真正做到把精力凝聚到关注民生上,把心思集中到改善民生上,把功夫下到保障民生上。为此,要切实在解决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等方面,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务实、不到位等问题。切实把这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解决好,做深做细做实,让人民群众满意,进一步彰显作风建设的成效。
领导干部作风如何,问题存在哪里,群众眼睛最亮,群众心中最有数,群众最有发言权。加强作风建设,就要让作风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中转变,威信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中提高,境界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中升华。领导干部应多到基层,多到群众中去,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多了解群众的反映,多观察群众的情绪,多掌握群众的要求。要密切联系群众,端正对群众的根本态度,坚决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立场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亲民爱民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和不懈追求,对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所需,切实做到了然于胸,以群众的愿望、意见和需求作为定政策、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为民之事。自觉做到为民尽职尽责,多做暖人心、顺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好事、实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利益惠及中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者系河北省顺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