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建设节约型社会
打印


   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新形势下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关系我国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决策。深刻理解这一决策的极端重要性,正确把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切实保证其正确实施,对于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一件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我们党80多年的实践生动地昭示,艰苦奋斗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不同的时代要求。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突出要求我们倡导勤俭节约,制止奢侈浪费之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拒腐防变,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历史上,执政者是节俭还是奢侈,往往直接导致政权的兴亡,正所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今天,执政党能不能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关系执政地位巩固与否的大事。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是社会兴盛和安定的前提,如果奢侈之风盛行,必将导致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和平发展。我们要解决好拒腐防变这一重大课题,必须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起。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建设节约型社会,才能为广大干部构筑良好的从政环境,使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更加牢固,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使得资源需求迅猛增长同国内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在增产的同时不注重节约,那么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就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选择。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基础。即使在人类拥有了非常高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条件下,也不可能无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任何物质。“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因此,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节制对自然界物质的索取,是人类必须选择的正确方针和原则。这一原则反映在党和人民的思想、作风上,就是艰苦奋斗;反映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就是发展节约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关键是建设节约型领导机关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社会各个方面、每个成员共同努力,但首先需要党政机关率先垂范。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是全社会的表率,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所在。我们党执政以来,在中央的带领下,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效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取得了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但是,确有个别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逐渐丧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的美德,如果任由其发展和蔓延,势必带来更大的危害。“社会看机关,群众看干部。”只有首先抓好节约型机关的建设,才能有效地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机关,首要的是以身作则,为全社会作节约的好榜样。当前建设节约型机关有许多事情要做,最重要的是三点:一要“节官”。必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下决心撤并机构、裁减冗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节约型机关。二要“节事”。各级党政机关不但要“精兵”,而且要“简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以后,政府不再是“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而是有所管、有所不管的有限责任政府。政府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集中力量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要“节支”。必须使财政预算法制化,把政府的经费支出列为政务公开的规定项目,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须增强办事成本观念,所有机关的经费支出都要精打细算,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缩减招待费支出,能不花的钱坚决不花。

   建设节约型机关,必须坚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决策充分体现节约。“管理就是决策。”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一再说明,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决策正确是最大的节约。一项错误决策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无可估量的。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制定发展规划、决定重大事项时,必须坚持节约的理念,把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作为基本原则,决不能脱离实际、贪大求洋,追求奢侈、挥霍浪费,搞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真正做到节约决策、决策节约。

   建设节约型机关,必须加强对下级节约情况的指导和监督。各级党政机关不仅要自己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做到勤俭节约,而且要有效指导、带动、监督下属也这样去做。要通过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和节约工作责任制,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成本监控体系,一级抓一级,用制度来保证节约行为和勤俭习惯的养成,促进节约型机关的建设。

   充分履行纪检监察职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实现这一任务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因此,作为党的监督机关的纪委和政府监察机关,要全面履行职责,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要监督,就必须明了“不节约”的问题出在哪里。作为节约对立面的“浪费”主要是三种形式:一是技术性浪费,由于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水平低,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大,成本高;二是文化性浪费,由于生活观念、工作观念落后,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不会过日子”;三是制度性浪费,由于某些制度、特别是决策制度不合理、不完善,许多不该办的事办了,不该花的钱花了。对于种种浪费,必须通过教育、制度、监督等手段认真加以解决。

   加强教育,培育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党风廉政建设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理念是高度统一的。要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懂得“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道理,切实做到“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节约作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

   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行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党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各项任务,开展监督检查,切实促使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漏洞,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原材料、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的行为,坚决制止变相公款旅游、吃喝行为和奢侈挥霍等不良风气。要以严格监督、严明纪律,切实保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长效机制。要结合贯彻落实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把制度改革和创新作为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建设项目抓紧抓好。要深化决策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加快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健全部门预算和办公经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稳妥推进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整合机关资源,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扎扎实实地做好建设节约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具体工作。 

文章来源: (中国廉政报道网)


上一条: 在国民教育中加强廉洁教育的思考
下一条: 廉政文化建设“五思”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