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去做事
打印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以屋场、院落、广场、社区凉亭为平台,结合农闲、傍晚等时段,干部群众聚在一块,同坐一条凳、同喝一壶茶,小屋场上谋大事,恳谈会上听民声,谋出了乡村振兴新篇章,谈出了为民干事务实风。

身子坐下去,实情捞上来。党员干部的工作对象是群众,工作重心在基层,为民解忧就应该走到群众身边去。不管是“屋场恳谈会”“清风恳谈会”,还是“乡村夜话”“院落会商”,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更是凝聚民心的桥梁,接地气、聚人气,打破了以往台上台下的隔阂,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等群众上门”为“上群众家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样的做法,让基层群众从“不想说”变为“主动说”“争着说”,从“不敢说”变为“大胆说”“敞开说”。小到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大到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在沟通交流中,不仅找准了问题,摸透了民意,也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听真话、察实情,求真知、谋良策,就必须依靠群众、深入群众。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二战期间,他贴近战火,深入战地,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战争摄影作品。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汇集“金点子”,找准“良方子”,党员干部需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去现场看、去一线听,见人见事,才能鲜活画像,对症下药。

群众的心声,是党员干部工作改进的方向,群众的“呼声”,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哨声”。党员干部下基层、访民情,必须真正俯下身子,掏出真心,“进得去”“坐得下”,这样群众才能放下戒心,畅所欲言。干部带着感情去做事,群众感受就不一样。拿“屋场恳谈会”来说,“谈”是基础,“恳”才是关键。放不下“官架子”,群众就打不开“话匣子”;自己不“诚恳”,群众就不可能有“真意”。摸不准民意需求在哪里,不了解群众心里想什么,就找不到工作上的短板,明确不了今后改进的方向,也难以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实处。

群众肯谈事,干部更要肯办事。群众主动说事,只是了解掌握了问题,摸清了群众的“需求清单”,但不能“听了就行”,后续的解决问题才更考验党员干部的智慧和担当。为群众办事,要的是真本事、硬功夫,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党员干部要闻“事”而动、倾力而为,能解决的马上办,有困难的想办法办,不推诿、不敷衍,以真招实策提升群众的幸福感,确保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和需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干一件成一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用真心实意的行动赢得群众信任。


上一条:不忘初心 践行誓言
下一条:以优良党风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