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当思“三危”
打印

    居安思危,语出《左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即使安和顺境中,仍需防患于未然。这也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为“四要”之首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当一个民族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时,可能危及这种局面的隐患也在悄悄滋生。“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安不忘危,能保持发展的生机活力。居安思危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特性。在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居安而思“三危”,才能走得更远。
  思失本之危,着力改善民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改善民生是最大的以人为本。荀子在《富国》中告诫:“自古及今,无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因此,“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历史反复证明,谁真正解决了民生问题,谁就会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护,谁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生所指,国运所系。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思失调之危,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现代经济学“木桶理论”认为,一只边沿不齐的木桶,决定盛水量大小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没有各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整个系统发展就会受到滞后弱体的钳制作用,必然产生发展上的不平衡。若不主动调控,势必引发“马太效应”,越发拉大差距。发展就好比人走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无法健步行走,只有两腿协调才能走得又好又快。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兼顾,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保持发展的相对均衡与整体协同。
  思失续之危,确保永续发展。“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历史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与资源环境密切相关。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将会危及人们的生存。违背客观发展规律,高耗低能,不计成本的增长,也必会危及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坚决摒弃“上届政绩,下届包袱”的不正常现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如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虽由人做,却宛自天开,人与自然和谐相依,青山碧水浑然一体,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就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网


上一条: 要高度警惕官员利用裙带“曲线腐败”
下一条: 出成果更要出人才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