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就是要“寻事”
打印

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确定,新一轮巡视工作要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也就是说,巡视重点要“寻事”,通过这一方式和途径,发现违纪违法案源线索,找出“老虎”和“苍蝇”,更有效地查处腐败分子,推动反腐倡廉建设。这是党中央对巡视工作规律性深入把握的结果,是对巡视工作职能的科学定位,也是巡视工作本来使命的理性回归。

巡视是我们党制定的十项党内监督制度之一,其初衷是,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派出巡视组,主要监督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决定、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身廉政勤政、作风建设、选拔任用干部等情况。应该说,巡视工作的设计思路是明确和科学的,通过巡视掌握的线索,发现和查处了不少违纪违法案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有一些地方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巡视工作的内容不断增多、领域不断拓宽,监督涉足到被巡视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等许多方面的具体事务,承担了中央、省上派出的其他方面检查组应该承担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角色移位、错位。这样,巡视工作组职责泛化、精力分散,造成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展巡视工作的职能被淡化。同时,还为极个别巡视组及其工作人员不去碰硬、不敢惹人提供了借口,再加上被巡视对象为求“无事”而刻意逢迎和掩盖,必然难以发现违纪违法问题。个别巡视组给被巡视地方反馈的意见建议中,涉及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很多,而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方面的很少甚至没有。没有“寻到事”的巡视,是没有威力的,也是必须改变的。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对巡视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巡视组认真履职,落实监督责任,敢于碰硬,善于发现问题,发挥震慑力,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巡视工作指明了方向。落实这一要求,最实在、最有效的举措,就是在巡视工作中重点“寻事”,看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否忠诚老实地向党组织报告了个人有关事项。着力“寻事”,才能真正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对违纪违法问题早发现、早报告,使那些腐化堕落分子及时得到严肃查处。

也许有人会问,发展现在仍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把“寻事”作为巡视工作的重点,会不会造成人心惶惶,影响被巡视地方的正常工作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说:不会。因为大多数领导干部是好的,清正廉洁的干部是主流,他们“身正不怕影子斜”,相信能够一如既往地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反之,只有通过“寻事”,才能形成巡视的高压态势,让领导干部常常感到有监督在跟着自己,有效促进他们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廉洁从政。长期坚持下去,也有助于形成不敢腐的政治生态,推动廉洁政治建设,推动我们党的事业。


上一条:打“苍蝇”不嫌“苍蝇”小
下一条:反腐败力度正在加大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