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在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信心”一词出现了8次,不仅表明了中央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克服困难的坚定态度,更为应对危机保增长指明了清晰路径。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直面挑战,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信心。
连日来,不管是在小组讨论中,还是在接受采访时,“信心”,绝对算得上是代表委员使用的一个高频词汇———
“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伴随着一件件政策措施的落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战胜挑战,共渡难关。”
“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赋予了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坚定信心,也是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力量之源。”
……
这信心,并非凭空而来。
我们看到,面对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出台了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政府投入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我们看到,危机面前,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积极效应,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更加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我们看到,在中国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的2008年,尽管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但正是在这一年中,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9%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迈上30万亿元的新台阶。西方媒体对此评价:尽管这已是近年来中国经济较低的增长率,却足以令世界“艳羡”。
实践证明,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增强信心。站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谋划国家发展大计,“信心”至关重要。
信心靠什么来落实?
答案依然只有两个字———“行动”。
信心凝聚力量,行动铸就伟业。
增强信心、落实行动,各级领导是关键。困难面前,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知难而进,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共克时艰。
增强信心、落实行动,纪检监察机关同样责无旁贷。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纪律,确保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顺利实施,确保财政投资安全、透明、高效管理和使用,不负中央重托、不负人民期望。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