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一位领导同志在会议上指出,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亲和力,增强向心力,凝聚民心,提振信心,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
笔者认为,亲和力是党员干部领导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把各类人群、人才团结在一起、凝聚在一块,形成一个有力的整体,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和目标,运用着不同的智慧,发挥着不同的优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去完成共同的事业。当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困难,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努力提高亲和力,提振信心、凝聚民心,共克时艰。
提高亲和力要在“亲”字上做文章。古人云,亲者,“谓父母”也。提高亲和力,就一定要放下架子,把人民群众视为“父母”,心甘情愿当好“儿女”,真心实意为之服务。因此,亲和力体现在办事上就是:实心实意,没有敷衍,把事办好。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能得到群众的好评,才能把群众吸引、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形成坚强的堡垒。
提高亲和力要在“和”字上下工夫。和者,温和,谦和,和蔼。对群众只有讲真话、讲心里话、讲谦和的话,才能说到群众心坎里,赢得民心。如果动不动就讲“狠”话、贬损人的话,那么群众就会敬而远之。胡锦涛总书记一句“不折腾”,说到了群众的心坎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反响。这就是真话的威力,谦和话的魅力。亲和力,少不了一个“真”字,缺不了一个“温”字,落不下一个“谦”字。
提高亲和力要以人为本。亲和力的核心就是一个“人”字,就是与人为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齐心协力。提高亲和力,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保持对群众呼声和愿望的高度敏感,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样定会赢得民心。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