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上成文”说起
打印

    笔者到某地旅游,看到一处门上题名“三上成文”的房子。导游说,此房曾是昔日一家主人的厕所,典故源于欧阳修《归田录》:“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后人又作厕所读书对联:“成文自古称三上,作赋于今已十年;莫道轮回输五谷,可储笔札赋三都。”即指欧阳修和左思在厕所里的文字生涯。故而,酷爱读书的这家主人就把自家厕所名为“三上成文”。
   以今日眼光看,欧阳修“三上成文”,其实并不科学。马上读书,犹如车上读书,摇摇晃晃,颠簸起伏,既不安全,还会影响视力;枕上读书,久之容易近视;至于厕所里读书,易引发痔疮等疾病,不宜提倡。
   当然,欧阳修“三上成文”的可取之处,是应像他那样抓紧一切时间,随时随地读书学习。人生有涯,学而无涯。读书学习是人生的乐趣,更是工作和事业的需要。读书可使人聪慧睿智、通古博今,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所以,孔子在古稀之年,仍手不释卷,“读《易》,韦编三绝”。高尔基看见书,“就像饿汉看到面包一样”。古人说:“君子有三可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人生苦短,学海无涯。时间对于每个人的长度都差不多。在有限的人生旅程中,有人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成为学问大家,为社会建功立业;有人则胸无点墨,愚不可及,蹉跎终生。当然,很少有人能以读书为生。人都要有谋生的行当,白天要忙工作,那么,八小时以外的“马上、枕上、厕上”时间,就成为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欧阳修于做官忙正事之余,利用“三上”时间读书创作,名列“唐宋八大家”;左思于公务繁忙之余,抓紧“三上”时间,历时10年写出《三都赋》,以致“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可以断言,人与人的境界和成就的区别,仅从业余时间如何利用,就能看出高下优劣。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每个人都很忙,以致读书学习被有些人遗忘了。曾有调查说,在领导干部对“一年读几本书”的答卷中,有5%的人选择0本,19%的人选择1至3本,36.5%的人每年读书3至6本,25.4%的人每年读10本。这种状况之所以应当引起重视,在于有的领导干部还感觉良好。你若批评他不读书学习,他会说“工作忙”。想来这也可能是事实,但毕竟不会连“三上”的时间也没有吧?若能利用“三上”时间翻翻书,不至于一年不读一本书。
   “三上成文”成就了欧阳修和左思。古人勤于读书的做法虽未必照搬,然其“惜时”的精神,倒很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廉政时评:让更多的腐败分子在2010年发抖吧
下一条: 坚守底线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