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政绩成包袱
打印



   马路、广场修得漂漂亮亮,政府却负债累累,这样的领导班子算不算称职?在某省“两会”上,政府负债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高度关注。代表、委员们表示,在一些地方,“上届班子的政绩”已经成为“下届班子的包袱”。

   按理说,上届班子应该为下届班子打好基础、铺好路,使得地方经济社会能够持续较快发展。但现实中,有少数地方为出政绩,推出一些不符合现实的建设,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成为了下届班子的包袱。如此政绩错位的背后,深深揭示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危害。

   对事关一地方一部门长远发展的决策的出台,必须从大局考虑,务必出于公心,但是,总有那么少数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一心出于个人利益考虑,一心想要升迁,于是总是想通过搞一些面子上漂漂亮亮的政绩表现出自己所谓的能力。尤其是在少数经济发展不力,人民生活水平徘徊不前的地区,个别主要领导干部为了不影响到个人升迁,便不顾群众的呼声和利益,大肆举债,搞城市建设。甚至有些人,还借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伸手索贿,中饱私囊。

   如何让上届“政绩”不成为下届包袱?一位人大代表提议:“建立政府举债向人大和人大常委会报告和审批制度,同时,建立向上级政府备案和批准制度。”笔者深以为是,但同时以为,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得依赖于建立科学的政绩观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评估任用机制,使一些习惯于搞“政绩工程”而遂个人心愿的人不能得逞,才能避免上届政绩变成下届包袱的现象。

    

文章来源: (中国廉政网)


上一条: “学习不够”非小节
下一条: 由边反腐边“纳妾”的贪官落马说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