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就本人廉政建设情况作述职报告……”
不看抬头,不听下文,你可能不知道这是“村官”在作述廉报告———每到年底,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秋长镇几十个村的“村官”们,都要当众把自己的廉洁情况说上一回。
可不是随便一说就算。根据村干部的述廉情况,由党员代表、两委会班子成员、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评委会,要对其进行无记名投票测评,测评分为“好”、“较好”“差”三个等级。
一环紧套一环。依据测评结果,镇党委、纪委人员组成的考评小组对村干部进行最终等级评定。考评结果要向全体村民公示。对“好”的要奖,对“差”的要“罚”。
实行“村官”述廉制度,是惠阳区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基层干部廉洁自律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推动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农村基层进一步地深化、延伸。
“村官”们有了压力
良井镇、秋长镇的农村经济状况都比较好。几年前,两个镇都发生过个别村干部自律意识不强,随意调拨集体财务,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事,引起群众不满乃至上访,既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又影响了村里的稳定和发展。
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2002年初,秋长镇重新修订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拿出了针对性、可操作性更强的责任制实施细则。“村官”述职述廉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03年底,良井镇以霞角村为试点,实行 “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年度述廉考核制度”。2004年,“村官”年度述廉考核制度在全镇推广。
“村官”年度述廉考核制度并非孤立存在,与之相辅的则是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集体投资工程、集体资产承包经营项目招投标制度等一系列或新设立或进一步规范的制度。年底的民主测评、等级评定,就要看“村官”在这些制度的落实上如何、“村官”的廉洁情况怎样。
谁愿意被评为“差”?因为述廉,“村官”明显感觉到了压力。
压力变成了动力
以群众监督、责任追究为核心的“村官”述廉绝不是图好看、走过场。
按照规定,在最终的村干部等级评定中,民主测评票要占相当重要的分量。而根据等级评定结果,事后的奖惩也很是分明。“好”的、“较好”的要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差”的,镇纪委书记要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责令其限期整改,如果第二年继续被评为“差”,镇党委将责令其引咎辞职。
在去年的述廉考核中,良井镇某村的一名党支部书记就被镇里进行了诫勉谈话。
因为有压力,一些村干部开始有些抵触。但渐渐地,他们尝到了“甜头”。拿秋长镇白石村干部的话来说:“你越注意廉洁自律,在群众中的威信越高,说话越顶事。老百姓听你的,村里工作还不好干?”
说到“甜头”,还不仅是工作好干了。在今年的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中,良井镇18个村(居)委会全部一次选举成功,85名候选人全部以高票当选,有79名村(居)委会干部连任。
压力渐渐变为动力,“村官”们逐渐从“要我廉”转为“我要廉”,从“要我说廉”变为“我要说廉”。
廉洁也促生产力
人们都知道“公生明、廉生威”,可知道“廉洁也促生产力”的并不多。而在良井、秋长两镇,村干部对此算有了切身的体会。
实行“村官”述廉考核制度,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村官”们的廉洁自律意识、为民意识、执政意识明显增强,走家入户与群众打成一片,听农家言、解农家忧、办农家事,想方设法为村民办实事、好事,从而受到村民拥护。
“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保障的群众,参政、议政热情明显高涨,经常给村里提一些好的点子、建议,对村里政治经济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干群之间和谐互动、政通人和,形成了良好的“软环境”,吸引着投资,促动着村里的经济发展。
1998年以来,白石村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尤其是今年,白石村共引进外资项目3家,实际利用外资1700万元,经济发展愈加呈现蓬勃态势。2004年,良井镇引进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771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9.4万美元;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70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6000万元,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已成为镇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