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一个世代农民家庭,父亲早亡,是母亲含辛茹苦地将我养大。1977年,我成了村里的第一名大学生。去学校报到前夕,已患食道癌晚期的母亲用枯瘦的手拉着我,反复叮咛我要好好读书。为了不让我日后回家奔丧而影响学业,她竟在第二天凌晨自缢身亡。万分悲痛之中,我悄悄立志:一定要学有所成,做一个于家于国有用的人。想当年,我也是一个有志青年。”这是毁在赌上、栽在贪上、倒在情上的落马贪官——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局长包桂平在忏悔时说的一段话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虽说包桂平犯的不是死罪,但看得出,他的这段“想当年”,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可惜的是,他的“想当年”想得太晚了,如果大权在握时能经常地想一想“当年”,包桂平或许就不会成为“阶下囚”了。
现实中,很多落马的贪官都是苦出身,有的拾过柴、捡过粪、放过牛,甚至打过短工。这些贪官都曾经是从小吃过苦、受过累,而且都曾是满怀抱负的青年。按说,他们应该懂得穷苦人的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地位,保持清正廉明的本色,用“当年”激励自己一心一意为民服务。遗憾的是,他们背叛了“本色”,忘记了“当年”。地位变了,就把自己当年受苦的经历忘得一干二净;有了权力就忘乎所以,昏了头脑,大肆玩弄权术,成了金钱的奴隶、美色的俘虏。
为官者能经常回忆一下当年,就会想到今天的地位、辉煌、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就会珍惜今天,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就会增强内在的拒腐防变能力,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一些人如果在位时不想,想必落马时会想的。不过到那时,只能是悔恨的泪水、痛苦的回忆了。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