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廉政的思想道德防线
打印

 

  清正廉洁,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的必备品质。党员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必须防止失衡、寻租、侥幸三种心理。

  少数党员干部,整天不是忙于 “谋事”,而是忙于“谋人”,总是不正确地把自己与他人相比。久而久之,他(或她)便会产生失衡心理,导致自身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失衡心理呢?不妨换个角度,比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比干事创业的劲头,就能比出光荣和责任,比出信心和干劲。

  在道德观念和眼前利益的诱惑博弈中,一旦贪婪的欲望占了上风,就会导致价值失范、行为出轨。有的领导干部违反廉洁从政的基本准则,信奉 “不捞白不捞”、“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总觉得权力是有价值的,是可以像商品一样出租获利的,抵不住诱惑,放松私欲。随着捞取好处次数的增多和数额的增加,当初恐惧和害怕的心理逐渐减弱,寻租心理愈发疯狂,最终走上不归之路。

  有一些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对自己的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反而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有后台,“背靠大树好乘凉”;认为自己违纪违法手段很高明,不会被发现;认为送钱的人都是 “自己人”、“铁把子”,不会出卖我;还有的认为即便问题暴露,也会有办法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些所谓的“大树”、“铁把子”,其实是靠利益关系维系的,利益链条一旦断开,一切都会土崩瓦解。“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腐败行为都逃脱不了党纪国法的严惩,任何侥幸的美梦都注定要破灭!

  一旦思想道德防线失守,反腐的“防火墙”就容易被摧毁,清廉的阵地就会被腐蚀。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要经受起纷繁复杂的考验,就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常念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断加强学习,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防线。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上一条: 从“公车限行”到“公车限数”有多远
下一条: 官员财产申报:破冰之旅不应求全责备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