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人格,国有国格。格是什么?格是取向,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格是规范,是规矩,是为人之本,是立身之道。而我又一直以为,在诸色人等之格中,“官格”当属首重之列。因此,在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倡扬“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应首先从官员入手,应首先提出大力建设官格官德。
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文化,是从来十分强调德和格的。要求民众如此,要求官员更是如此。这方面,论述可谓汗牛充栋,格言警句夥矣。《论语》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又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都在讲做人之道,当然,儒家学说更是历代为官之道之圭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国人为人为官的信条,成为国人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无论是屈原、包拯、文天祥,还是范仲淹、诸葛亮,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史上的清官、廉官、勤官、绩官、能官,都是讲求官德官格的模范,他们以自身的爱国、为民、勤政、重义、忠诚等高格美德,在历史的“凌烟阁”上镌刻下了不朽的名字,他们为当时的人民奉献了真诚和心血,他们为历史的前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现在看来,他们身上的上述美德,恰是与“八荣”异曲同工的,是精神取向一致的。换言之,历史证明,好官,必是知荣辱、懂官格的官员。
同样,共产党人的好官,也必是知荣辱、懂官格的官员。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无不如此。但是,我们又要清醒地看到,正如社会风气有极其糟糕的“八耻”一样,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八耻”表现。有的,口口声声热爱祖国,但私下里却干着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或与社会不法分子勾结挖国家“墙脚”,或借对外工作之便伤害国家利益,甚至贪鄙成性终至携款逃往国外,成了背叛祖国的敌人;有的表面上信誓旦旦为人民服务,但从来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甚至关键时刻不惜牺牲人民利益,视民众如草芥;有的唾沫横飞地教育民众辛勤为荣,自己却“懒、馋、贪、占、变”,好逸恶劳,正业荒嬉;有的作报告、“讲话”时满口团结、助人,但骨子里却自私成性、损人利己;还有的,见利忘义、拿原则作交易,违法乱纪、胡作非为,骄奢淫逸、以权谋私、干尽坏事,成了腐败分子,成了人民的罪人。说句不客气的话,也许,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对干部队伍也许更具针对性;换言之,我们的“官场”上,有些人,是应当拿“荣辱观”来好好治治身上的重病、顽症乃至“绝症”了!
如何有效地将“八荣八耻”同官格官德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呢?我以为,起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把荣辱观教育纳入先进性建设中去。这些年,我党先后进行了“三讲”教育和先进性教育。这是十分必要的,官德官格教育同样必须常讲常听,必须反复强调。有人可能会认为,官员都是管人者,还要不断受教育吗?回答是肯定的。管人者手中有个“管”字,权大得很;而一个“权”字,就十分凸显了受教育的必要。因为,权力最需监督,最需提醒,最需警钟长鸣。“八荣八耻”教育,条条都与官员有关,有的,事实上,就是为有的官员量身定做的,比如“违法乱纪”、“骄奢淫逸”、“见利忘义”等,恰是一切贪官昏官的病。因此,最重要的是教育官员。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
二是要将荣辱观教育同官员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一定要让官员懂得,各行各业皆有职业道德,官员更须如此。
三是要将荣辱观教育同法纪教育结合起来。要使全体官员以荣为荣,以耻为耻!现在有些官员,脸皮太厚,干坏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仅要是非明,还要纪律严。即,触犯法律和法规的,严惩不贷!并以此举一反三,教育其他官员。只有这样,才能正纲纪,明是非,扬正气,树立好的官德官格。
上行下效,古来如此。进行荣辱观教育,当自官员始。官德好了,官格好了,官风正了,再向人民倡扬,便会收事半功倍之效。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