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领导干部“能上难下”难在落实 重在落实
打印

解决领导干部“能上难下”难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领导干部“能上”容易,“能下”难;出问题者“能下”容易,平庸无为者“能下”难;基层单位“能下”相对容易,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能下”难,等等。怎样以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为依据,破解领导干部使用上的“能上难下”难题,难在落实,重在落实。

打破思维惯性,夯实 “能下”思想根基。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搬掉“铁交椅”,打破“铁饭碗”,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增强干事创业积极性的高度,深刻领会落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上者光荣,下者丢人”的思想障碍,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主动适应。要确立《规定》就是法规意识,顾大局,守规矩,特别是在涉及个人进退时,努力做到个人服从组织。

抓住“关键少数”,强力推动“能下”落实。过去,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喊了几十年,但 “只听楼梯响,不见下来人”,领导干部使用管理大多停留在“狼来了”的层面,弱化了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现在《规定》已对“能下”做了明确规定,下一步关键就是落实。“落实难,落实难,领导重视就不难。”党政主要领导特别是“班长”,是主导和推动《规定》落实,破解“能上难下”难题的“关键少数”,必须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一方面要坚持党性原则,真管真严;另一方面要加强督查问责,形成倒逼压力。组织人事部门是解决 “能下” 难题的“操盘手”,既要正确把握政策界限,注意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要勇于和善于啃“硬骨头”,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使“能下”成为司空见惯的“新常态”。

坚持公道正派,让“下者”心服“上者”信服。《规定》虽然明确了领导干部“下”的渠道、标准和程序,但总体上“能下”标准要求原则性较多,必须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科学进行标准量化、细化。要抱着对工作、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事实为根据,以规定为准绳,公平公开公正慎重实施“能下”,让“下者”下得明白,下得心服。同时也要严把 “能上”关,真正把那些政治强、有能力、有政绩、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准用好,让他人认可信服,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风清气正从政环境。


上一条:执纪干净还需自身干净
下一条:话说“打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