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三不管”是预防腐败的妙方
打印

 
    我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历史培养了根深蒂固的“衙门作风”。反映到决策方式上就是“家长制”“一言堂”。各级官员在自己管辖范围内亦是一手遮天,独断专行。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各级政府必须实行集体决策,防止个人独断专行。但是由于封建思想的残留以及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导致少数领域、部门作出的决策很有可能成为少数人谋取个人利益的不法手段,使政府的利益部门化、部门的利益个人化,为腐败分子提供了温床和土壤。
  近日,衡阳市为了落实《工作规划》,两办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县处级正职管理监督暂行办法》对全市县处级党政“一把手”的权力与廉政进行管理监督。《暂行办法》规定“一把手”不直接管人事、不直接管单位的财务、不直接管建设项目。
   衡阳市的大胆试水,对“一把手”的三权设限,实行“三个不直接分管”的管理模式。让“一把手”由“操作员”变成了“监督员”,授权的副职有过去的“旁观者”变成“操作员”,拥有最后的审签权,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是对权力的一种合理分解,使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这种相互制约的机制,体现了政府加强执政能力,提高办事效率、防止权力腐败的积极思考与探索。是改变“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大权独揽以及缺乏监督机制的现状。
  对“一把手”的三权设限首先有利于避免“一把手”“一把抓”“一言堂”,净化了“一把手”的工作环境,为少犯错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次有利于调动副职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副职承担一定的责任,不再盲目的服从或犯糊涂。最后,有利于“一把手”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充沛的精力去谋大事、抓发展。
  对“一把手”的三权设限,是从“正职直管,无人监督”到“副职分管,正职监督”是权力监督的新招,是反腐倡廉的秒方;是健全集体领导决策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防止个人独断专行的重要手段;是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特别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和缺乏制约的有效途径;使反腐倡廉从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为主,由事后监督转向事前监督;是狠抓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有效方法;是落实《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确保了“一把手”权力的正确运行。
 

文章来源:柞水纪委


上一条: 为何不让贪官曝完“潜规则”
下一条: 退休官员腐败往往来源于现任官员腐败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