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这是很多同志经常光荣地参加各种应酬和接待时,在酒桌上听到的非常耳熟的顺口溜。
这句顺口溜,实际上也是公款接待奢侈之风的具体体现之一。一年到头,究竟有多少名烟名酒消耗在公款接待之上,难以统计,但肯定是个惊人数字。《学习时报》曾刊登权威专家的文章说,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数千亿元以上。而一般情况下,每桌餐饮消费,烟酒消费所占的比重达3至4成,有的甚至更高,以此类推,每年大约就有几百亿元在公款接待的餐桌上被喝掉、抽掉。
毫无疑问,公款接待奢侈之风,所造成的耗费浪费、衍生腐败、损害政府形象等问题,已经不容忽视。针对此,笔者为遏制公款接待奢侈之风支几招。
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遏制公款接待奢侈之风,应是当务之急、首当其冲。各地应根据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细化具体办法,严格接待标准。各地在公务接待具体预算中,要减少公车消费和公款吃喝的刚性指标。绝不可轻易突破指标,随意超支。对超标消费者,应当采取“诫勉谈话”、行政警告,甚至是立即责令“下课”的办法予以惩戒。
当然,应用社会监督的办法遏制公款接待奢侈之风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在一些地方,公务接待开支增长迅速,甚至在财政支出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成了群众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很有必要将公务接待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保护群众的知情权。公款吃喝搞“糊涂账”蒙混过关,不能明白回答社会公众对此的询问,就是违反了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规定。而推动公务接待公开,必须加强社会监督,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约束机制,尤其是舆论监督。
对待公款接待奢侈之风,只有在治标和治本上齐下重拳、标本兼治,才能收到实效,才能有力遏制住“我一不贪污,二不受贿,吃点喝点算不了什么”的现象。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