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河南省最近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使出“重拳”,已有18家建筑企业受到惩戒,9家企业被驱逐出河南市场,13个项目经理人被停止参加招投标活动。
把失信企业赶出市场,这一招可谓打蛇打到了“七寸”。有些企业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是个“老大难”问题。尽管从上到下三令五申,严禁拖欠,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检查和清欠,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有少部分企业不能遵纪守规,以致有的农民工被逼无奈而采取极端方式讨要工资。
河南省动了真格,对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企业,除加倍收取赔偿金和补偿金外,还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超过30%的用人单位,直接列入不诚信企业的“黑名单”,超过期限,驱逐出本地市场。作为企业,承建一项工程,就是为了赚钱,获取更大的利润。而农民工辛辛苦苦换来的“血汗钱”却拿不到,甚至为了养家糊口的“活命钱”,要付出泪水甚至血的代价。试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又岂止是失信,其根本就不具备承建工程的资格和起码的条件。对这样的企业不严厉制裁,就是对失信企业的宽容,是对农民工切身利益的漠视。之所以出现“年年清欠年年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和制裁的“铁手腕”。
河南省将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将问题严重的不良企业驱逐出市场,使失信企业“一失信而千古恨”,没了承建工程的资格,被挡在市场的门外,也就从源头上堵住了“拖欠”的“死穴”。不妨设想,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同自己的“饭碗”过不去。而其一旦失信,不仅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连自身的“饭碗”也难保。由此看来,如果各地都能像河南省那样,下狠心、出狠招,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大难”问题,就不难解决。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