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某市行政效能中心有一面醒目的“效能墙”,“蓝、绿、黄、红”四种颜色分别代表各部门行政效能建设等级“好、较好、一般、差”,效能扣分情况则直接以数字标注,该市51家行政执法部门效能情况如何,问题出在哪儿,改进如何,在这面墙上都有动态反映。笔者不禁为这种设“效能排行榜”的做法叫好。
如今,全国各地各部门都根据本地实际和行业特点,认真开展作风效能建设活动。但效能建设能不能抓住重点,有没有起到改进作用,这个问题的落脚点主要体现在效能建设作风实不实上。如果以不实作风来转变作风,只能助长不实作风,使作风建设成为一句空话。同时,如果对效能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也只能使效能建设工作流于形式。
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的问题。机关效能低下,可能使机关执行决策不力,可能有损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及威信,甚至影响到改革发展进程和社会政治稳定。因此,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还是一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问题。
设立“效能排行榜”,表明了管理者的决心和信心,让群众有效地参与机关效能情况的监督,促使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为改进干部作风找准了切入点。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部门的效能建设情况,有的放矢地加强督促落实。有关单位可以知道工作存在哪些问题,以利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同时,拓宽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渠道,这样的监督有助于干部自我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的增强,促使部门间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氛围,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做到既好、又快、又廉。
当然,要让“效能排行榜”真正发挥作用,还要有配套机制,实现效能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还要有开门纳谏的胆识与气魄,切实抓好各个督查环节;同时要严查作风不实的干部,着力解决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确保效能建设出成果,见实效。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