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不做客”,这是一位领导干部在一次挂职干部座谈会上说的话。这既是对下派干部提出的起码要求,同时也是对某些“做客不做事”人的提醒。
干部下派挂职锻炼,已被实践证明是培养干部促使其成长的有效途径。但这并不等于只要下到基层就能够得到实打实的锻炼。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被下派到基层,却不操心、不费力,不是去“做事”,而是去“做客”, “身在曹营心在汉”,把基层当成升职的跳板。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还会给基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到基层去锻炼,就要踏踏实实“做事”,而不要“做客”。这就要求首先要弄清楚下基层的立足点。将干部下派到基层,就是为了给一些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补上基层这一课,使他们增加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增进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增长从事领导工作的才干。因此,下基层锻炼的同志必须扑下身子,静下心来,不要摆出“做客”的姿态,而是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把根扎在基层。与群众心连心,做事想着群众,事事为了群众。这是下派干部“做事不做客”的先决条件。
其次要明白在基层如何“做事”。下派干部大都抱有一腔热忱,特别是刚下到基层时踌躇满志,想做事,愿做事,渴望做成事。但有些人空有美好愿望,不顾当地实际,不问群众是否需要,不顾客观效果如何,急于求成,甚至好大喜功,结果适得其反。对此,基层党组织既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又要引导他们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尽量不走或少走弯路。下派干部也应坚持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做有利于当地发展的事,做有益于群众的实事、好事,不断积累能够做事的本事。
再次要划好在基层工作的“起跑线”。下派干部不要老想着自己是从上面下来的,身份特殊,而应与基层干部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在实际工作中赛跑,激发竞争,促进共同进步。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