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天开灯”说起
打印


   1月30日的上海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会场出现一则“花絮”:市领导在谈到上海节能降耗的目标时,顺便就把会场的灯光照明系统作为“反面教材”予以批评。

   会场的照明浪费,并不仅仅这一处。室外艳阳当空,万里无云,室内将窗帘紧闭,再把吊灯、壁灯以及所有的灯统统打开———这种“开会模式”,可谓比比皆是。谁也没有计算过这样开会要增加多少电费,仔细想想,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

   前两年闹“电荒”,各地电力紧张的警报频频拉响。应对“电荒”,各地纷纷出台了节电措施。现在“电荒”一说听不见了,当初的节电措施还在吗?记得还是在闹“电荒”的时候,媒体曾披露过一个数据:办公场所的人均年用电量,相当于居民人均年用电量的19倍。而另一个数据则显示,我国办公场所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远远超过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可见我国在公共领域存在着巨大能源浪费。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计。在这件大事上,政府部门理应率先垂范。政府节能不仅可以减少公共财政支出,更是一种导向,不要总是等到闹“电荒”时才想起节电,而要从平时做起。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贪官一过年,便有收不完的钱?
下一条: “年关”与“廉关”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