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禁令”就要抓落实
打印


   随着元旦、春节两节的临近,一些地方遏制“节日腐败”的禁令纷纷出台,措辞严厉,态度坚决。可为何有些地方却成效不明显呢?依笔者之见,原因只有一条:落实不力!

   我们都知道,一项政策再好,如果落实不了,就不能充分发挥政策的效用;同样,用“禁令”来狠刹节日期间的不正之风,如果只有“严禁”、“不准”的规定,而没有具体落实的措施和有效的监督手段,就会在执行中走样,在落实中变形。所以,有了“禁令”就要抓好督查落实。

   抓落实,首先出台规定要科学。目前预防节日腐败的制度比较多,但当出现违反这些“不准”、“不要”后如何处理,还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容易出现违规不究的现象。抓落实,就要结合当地实际,明确政策界限,哪些批评教育,哪些通报批评,哪些党纪处分,哪些立案查处,用足用好各种政策规定,切实使顶风违纪者受到应有的查处。

   抓落实,还要有不辞劳苦的精神。“禁令”出台之后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监督的力度,是仅仅满足于做做样子、搞搞形式,还是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严查严防,严格监督,效果无疑大不相同。抓落实,可以进行节前廉政谈话、设立举报电话、组成督导检查组,还可以到领导干部集中的住宅区、商场超市、宾馆酒店明察暗访,到住宅区蹲点守候,多花一些精力,多跑一些路程,将领导干部置于全程监督之下,使其难以违规。

   抓落实,最重要的是要有敢于纠错的勇气。惩治“节日腐败”,如果总是就轻律避重典,吓唬吓唬,教育教育完事,仍是难以取得实效。抓落实,就要对那些敢于顶风违纪者,既亮“黄牌”,也掏“红牌”,严重者将严肃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如此,禁令才能成为一道“防火墙”、“高压线”,“节日腐败”才能真正被遏制。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网)


上一条: 惩处高官腐败机制形成 秦城监狱服刑成"最后特权"
下一条: “上海第一秘”的荒诞带病提拔之路 被查前一天还主持廉政会议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