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反腐”不可忽视
打印



  为什么美国不是贪官的天堂?按照宋士合的感受,是因为当地华人在知道其涉嫌贪污之后,对其反感与冷漠造成的“难以名状的精神痛苦”——这或许是舆论的力量吧。那么,耐人寻味的是,贪官在国内的时候,是否感受到这种“精神的痛苦”呢?

  我们确实强调过对腐败分子要“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是,人人喊打,如果没人去打的话,那有什么用?应该承认,制度反腐的确是根除腐败的根本之策。但在反腐败体制还不健全的当下,不能忽视包括从精神上孤立腐败分子等“反腐文化”的功能。

  有人经常抱怨,现在社会舆论对腐败太宽容。这种抱怨有个比较极端的说法:有些人“笑贫不笑贪”,甚至是“笑廉不笑贪”。用不法手段跑工程、揽项目,会被认为“有门路、有能力”;两袖清风、坚决拒贿,会被说成“死脑筋、胆子小”;甚至有贪官落马,也会被议论为“后台不硬”……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当中,对于贪官的道德约束实在微乎其微。我们未闻有谁腐败之后,因为“周围人的反感和冷漠”而陷入“难以名状的精神痛苦”,最终走上了自首之路。相反,倒是看够了审判席上还在洋洋自得的“精神放松”。诚然,号召孤立腐败未必就能有用,但敢肯定的是,不孤立腐败必定有害。如果在一些人眼里,把腐败看作是“正常”,廉洁成了“不正常”,这问题就实在可怕了。

  的确,中国的反腐根本还要靠制度。但就当前而言,光靠今天抓张三、明天判李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倡导“精神反腐”的功能。通过多种渠道,修正社会的错误心理,形成一个“搞腐败人人痛恨、反腐败人人有责”的强大舆论氛围。唯有辅之以如此的廉政文化建设,才能让更多的贪官感受到精神的煎熬,认识到“任何地方都没有腐败分子的天堂”。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上一条: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下一条: 深化纪检领导体制改革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