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政府督办室负责人鲁兰在全省“2006年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专项督察会”上一口回绝了3家重点企业希望延期治污的“求情”,并表示:不能按时完成治污任务的要么停产治理,要么关闭。
这个“情”拒得好!它表明,四川为创建生态省,“吃了秤砣———铁了心”,动了真格,不再“心慈手软”。有的人片面地认为,“经济发展,难免会带来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一些地方重效益轻环保,“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环保“短腿”现象相当严重。其实,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工作,环境保护工作做好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有调查表明,公众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因为环境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生产发展是实现生活富裕的条件,离开发展,富裕无从谈起;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目的,脱离这个目的,发展就失去了意义;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所必须坚持的前提和不可或缺的保证,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之所以环境污染严重,除 了观念上存在问题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治污的手段不力,总是“心太软”,缺乏铁腕整治和重拳出击的力度,或“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所以才有了如今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四川省的拒绝“求情”,让全省人民看到了“天府之国”重现天蓝、地净、水清的美好前景。但愿各地在保护环境问题上,多些“铁心肠”、“铁手腕”,拿出实际行动来。
文章来源: (中国廉政网)